当前位置:主页 > 自闭症治疗 >

低温来袭,怎样健康过冬?(健康直通车(第1

冬季的寒冷:低温天气的健康隐患与防护策略

随着冬至的到来,我们迎来了每年最寒冷的季节。低温天气对健康有哪些潜在危害?哪些人群需要特别关注?近日,专家们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如何在寒冷的冬季保护我们的健康。

一、四类疾病需警惕

随着气温骤降,四类疾病易发:心脑血管相关疾病、呼吸系统相关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以及骨关节相关疾病。低温环境可能引发或加重这些疾病,特别是慢性病患者需特别关注。

在低温刺激下,人体容易出现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症状,严重时可能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慢性病患者需规律服药,出现胸闷、隐痛、心慌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冬季还是胃肠道相关疾病的高发期,低温可能引起胃酸分泌和胃部血液循环的问题,从而引发急性胃溃疡、胃肠炎等疾病。

寒冷刺激还可能造成关节损伤及骨折,诱发腰痛、肌肉痉挛等。在冬季要特别注意关节保护,减少出行,尤其是老年人,出行时最好有人陪伴。

二、失温危险不容小觑

寒潮或低温天气来袭时,有一群特殊的人群需要特别关注,包括老年人、孕产妇、婴幼儿以及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他们在寒冷天气下容易遭受失温的威胁。

失温是指人体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导致核心区温度降低,并可能出现一系列症状。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可能导致死亡。失温多见于老年人及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人群。预防失温主要从湿、冷、风三方面入手,注意防寒保暖,做好防风措施,及时补充热量,更换湿衣服,避免长时间处于低温环境中。

如果出现寒战、虚脱、记忆丧失等症状,应及时测体温,如体温低于35摄氏度,应立即就医。

冬季是寒冷的季节,也是疾病多发的季节。我们要关注自己的健康,特别是老年人和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同时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避免长时间处于低温环境中。如果出现身体不适,应及时就医。让我们一起度过一个健康的冬天!当面临无法立即获得医疗救治的情况时,我们可以采取一些临时措施来保持体温。进入温暖房间或住所,及时脱掉潮湿衣物,重点温暖身体的核心区域,如胸部、颈部、头部和腹股沟。可以适当饮用热饮料,但要注意对于意识不清的人不可喂食,且应避免含酒精的饮料。待情况得到缓解后,应尽快寻求医疗救助。

我们要重视低温烫伤的风险,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季。很多人使用暖宝宝、热水袋等取暖工具时,可能会遭遇低温烫伤。那么,为什么低温也会导致烫伤呢?

传统的烫伤多是由于高温液体、蒸汽、明火等高温损伤引起的,我们称之为高温烫伤。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一种看似温和的烫伤逐渐增多,即“低温烫伤”。韩清丽介绍道,当皮肤接触44摄氏度的热源持续6小时,就会造成烫伤。这种烫伤是由身体长时间接触低热物体引起的慢性烫伤。造成低温烫伤的温度一般在44至51摄氏度之间,主要是由于使用不当,例如同一部位接触时间过长、使用多种取暖设备等。

如果低温热源持续作用于机体组织,长时间受热源的烘烤,会导致真皮深层及皮下各层组织烫伤,严重的甚至会造成深部组织坏死。刘兴霞提醒我们,低温烫伤虽然表面看起来烫伤面积不大,但创面往往比较深,处理不当可能会导致溃烂,且长时间难以愈合。这种损伤程度远比开水直接浇在皮肤表皮要严重得多。

一旦发生低温烫伤,我们应该首先用凉毛巾冷敷或凉水冲洗烫伤处,以达到降温的目的。但记住,不要使用酱油或牙膏涂抹烫伤处,以免引起感染。处理完初步应急后,应立即寻求医疗救助。我们也要提高预防意识,正确使用取暖设备,避免长时间接触同一部位,合理使用取暖设备,以预防低温烫伤的发生。冬季取暖时,务必保持警惕,让温暖带来舒适而非伤害。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