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自闭症治疗 >

多动症(ADHD)儿童肠道菌群特点

多动症(ADHD)是一种全球范围内儿童最常见的精神疾病,其主要特征包括注意力不集中、过度活跃以及冲动行为。这些症状是由神经递质功能障碍,如多巴胺、5-羟色胺以及去甲肾上腺素的失衡,以及纹状体功能的紊乱共同引发的。

【研究进展】

ADHD的成因复杂,其中包括遗传因素的影响,围产期的一些因素如早产、体重过轻、吸烟、药物影响等,还有成长环境以及微量元素的影响,如铅等重金属。近期,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儿内科的研究团队发现,人体中存在的微生物-肠-脑轴双向调节机制在ADHD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肠道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影响神经递质的分泌,进而影响脑部功能。神经系统也可以反向调节肠道微生物的构成。这种双向调节通过复杂的神经-内分泌通路完成。肠道菌群的异常构成可能会导致神经递质异常分泌,从而造成神经精神疾病的发生,如儿童青少年ADHD、孤独症,以及老年人的阿尔茨海默病等。

【国内临床试验】

解放军总医院的研究团队对ADHD患儿与健康儿童的肠道微生物物种相对丰度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发现了明显差异。主要差异包括:

1. ADHD患儿的粪肠杆菌属明显减低,这一菌属具有抗炎作用,其表达水平降低会导致炎性因子表达增加。炎性因子可以通过血脑屏障,影响神经系统发育和脑部功能。

2. ADHD患儿的韦荣球菌属明显减低,而肠球菌属、气味杆菌属明显增高。肠球菌属异常会导致左旋多巴在外周过多地转换为多巴胺,无法有效进入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多巴胺减少,而ADHD的发病与中枢神经系统多巴胺减少密切相关。

3. 在菌种水平上,ADHD患儿还表现出普氏栖粪杆菌、毛螺科菌以及活泼瘤胃球菌显著较少,而粪拟杆菌、内脏拟杆菌、木假单胞菌以及小韦荣球菌则显著增多。

【国外临床试验】

德国基尔大学的亚历山大·普雷恩-克里斯滕森和亚历山德拉·齐默尔曼在《PLOS ONE》上发表的论文也对肠道菌群和ADHD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他们对14名ADHD患儿和17名健康儿童的肠道菌群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ADHD患儿的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显著降低,与健康儿童相比,其微生物组成存在差异。研究中还发现,拟杆菌属、奈瑟氏菌属的差异可以作为ADHD的诊断依据。

综上,解放军总医院和基尔大学的研究都揭示了肠道微生物与ADHD之间的紧密联系,为未来的研究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希望随着科研的深入,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和治疗ADHD,为受到这一疾病影响的孩子们提供更多的帮助。拟杆菌属的成员,在我们的肠道微生物群体中通常扮演着有益的角色,它们同样能够产生一系列潜在的威胁物质。这些物质包括淀粉样蛋白、内毒素(如脂多糖)、肠毒素和神经毒素。这些毒素具有强大的生物活性,它们对血-脑屏障的结构产生影响,甚至可能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

当我们深入奈瑟氏菌时,这种微生物甚至能够导致脑膜炎的发生。这是一个令人关注的现象,因为脑膜炎在青少年群体中尤为常见。而更为引人关注的是,许多脑膜炎患者在痊愈后,会出现一系列神经心理问题,如注意力不集中、过度活跃和冲动等行为问题。这些现象为神经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挑战。

基于上述观察和研究,我们提出一个观点:奈瑟菌属和拟杆菌属的数量增多,可以作为青少年多动症(ADHD)的一种诊断依据。这种观点并非凭空臆造,而是建立在大量的临床观察和科学研究基础上的。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菌群结构的微小变化可能通过微生物-肠-脑轴影响神经内分泌通路的平衡,从而导致ADHD的发生。

参考相关文献,如张珊等人在临床儿科杂志上发表的研究论文以及Alexander P K等人在Plos One杂志上发表的研究文章,都为我们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支持上述观点。这些研究不仅揭示了ADHD患儿肠道菌群的特定特征,也强调了微生物群落对神经系统健康的重要性。对奈瑟菌属和拟杆菌属的研究,为我们理解ADHD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潜在的治疗策略。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