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尿石症?有何特点?
尿石症在男性患者中尤为常见,发病率是女性的两倍。这是一种泌尿外科的常见病,属于中医“石淋”范畴。尿石症的特点在于其引发的疼痛和血尿。
尿石症的发生原因是什么?
尿石症主要由肾虚和下焦湿热引起。病位主要在肾、膀胱和尿道。肾虚为本,湿热为标。当膀胱气化不利,尿液生成与排泄失常,再加上饮食和生活习惯的影响,如感受湿热之邪、嗜食辛辣肥甘醇酒之品,都可能导致湿热内蕴,尿液被煎熬,进而形成砂石。湿热蕴结,结石梗阻,导致疼痛;热伤血络,则可能出现血尿。
尿石症的表现及辅助检查
尿石症的表现因发病部位不同而各异。上尿路结石,包括肾和输尿管结石,典型表现为突然发作的肾或输尿管绞痛和血尿,疼痛可能向下放射到腹部、外阴部和大腿内侧,并伴随恶心、呕吐、冷汗等症状。如结石较大或固定不动,可能无疼痛,但可能出现肾积水或感染。膀胱结石的典型表现是排尿中断,引发疼痛,并可能伴有排尿不畅、尿频、尿急、尿痛和终末血尿等症状。尿道结石则主要表现为排尿困难、尿痛,特别是排尿时疼痛明显。
对于尿石症的辅助检查,腹部x线平片能够发现结石的大小、形态和位置。排泄性尿路造影、B型超声、膀胱镜、CT等检查也有助于临床诊断。
尿石症如何治疗?
尿石症的治疗原则根据结石的大小和病情的不同阶段而定。对于较小的结石(横径小于1cm)且表面光滑、无肾功能损害者,可以采用中药排石。较大结石则可以先进行体外震波碎石,再配合中药治疗。
根据不同的症状表现,如湿热蕴结证、气血瘀滞证、肾气不足证等,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湿热蕴结证以清热利湿、通淋排石为主,气血瘀滞证以理气活血、通淋排石为主,肾气不足证则补肾益气、通淋排石。具体药物如三金排石汤、金钱草、鸡内金、海等。谈及结石横径及其预防,我们不禁要关注尿石症这一常见疾病。在日常生活中,预防尿石症的措施有哪些呢?
预防尿石症,饮水是关键。每天饮用2000至3000毫升的水,若能喝到磁化水,效果更佳。饮水习惯也要调整,多次少量饮水为佳。除了饮水,饮食也是预防尿石症的重要一环。适当摄入蛋白质有助于预防上尿路结石,而痛风患者应减少动物内脏、肥甘食物的摄入。对于菠菜、豆腐等,也不宜过量食用。及时治疗尿路感染,解除尿路梗阻也是预防尿石症的重要措施。
接下来,让我们了解一下泌尿系结石的症状。这是众多患者极为关心的问题。泌尿系结石的症状主要包括疼痛、尿血或排出砂石。不同部位的泌尿系结石,其症状表现也有所不同。
对于肾结石,疼痛主要位于腰部,可能是隐痛、刺痛或持续性钝痛。疼痛在劳累后加重,并可能伴有肉眼血尿。肾绞痛发生时,疼痛从腰部向下腹部放射,严重时坐卧不安,汗出,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发作后或有小的沙粒状结石排出。
输尿管结石中,90%以上的结石原发于肾,然后下移至输尿管狭窄处滞留。结石堵塞在输尿管中上段者,会出现腰部绞痛,疼痛向同侧阴部及大腿内侧放射,并可能伴有恶心、呕吐、冷汗等严重症状。而堵塞在输尿管下段者,则可能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
膀胱结石在排尿时会出现下腹部疼痛,疼痛向外生殖器处放射,导致排尿不畅或突然排尿中断,改变体位后又能恢复排尿。还可能出现终末肉眼血尿及尿频、尿急等症状。
尿道结石则多来自膀胱,好发于男性。突然坠入尿道的结石可能引起疼痛、排尿困难,甚至尿潴留。了解这些症状有助于及时发现并治疗泌尿系结石,从而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注重预防,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患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