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时节,为了抵御寒冷,我们需要在饮食上做出调整。增加高蛋白质食物的摄入是非常必要的。畜禽肉、鱼肉和鸡蛋等食物富含蛋白质,其所含能量的30%会变成热量从体表发散出来。相较于碳水化合物和脂肪,蛋白质在抗寒方面表现出更大的优势。红肉中的血红素铁容易被人体吸收,增强抗寒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应该选择富含蛋白质的瘦肉,而不是脂肪较多的肥肉,每天摄入的肉类量最好控制在2两以下。
在寒冷的冬季,一碗热腾腾的粥或汤是极好的选择。喝上一口,立刻就能感受到温暖。这样的热食不仅能暖胃,还能唤醒消化系统,促进食欲。杂粮粥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钾等多种营养素。冬季气候干燥,更需要补充水分。而喝粥能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喝下了很多水。除了热粥,饭前喝一碗少油少盐的热汤也是很好的选择。
坚果是秋冬季节的应季食品,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B族维生素,以及铁、锌、钙等矿物质和一定量的蛋白质。这些营养成分有助于人们抵抗寒冷。坚果的营养素密度较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冬季食物种类相对较少的缺陷。在天冷的时候,可以将饼干、点心等零食换成坚果。但需要注意的是,最好选择原味的坚果,每天吃的量也不要超过一小把。
冬季也是补肾的好时机,多吃黑色食物如黑豆、黑米、黑芝麻、紫甘蓝、紫薯、蓝莓等紫黑色食物。这些食物中富含的花青素是一种强抗氧化剂,可预防癌症,增强血管弹性,保护视力。多吃黑色食物也有助于预防秋冬季节多发的心血管疾病。
在冬季进补时,也需要注意一些禁忌。不要盲目食狗肉。虽然吃一些狗肉对体质虚弱和患有关节炎的人有好处,但不宜盲目食用,以免食用狂犬肉而染上狂犬病。吃狗肉后不要喝茶,因为茶叶中的鞣酸与狗肉中的蛋白质结合会形成有收敛作用的物质,可能导致肠蠕动减弱和大便干燥等问题。另外两大禁忌是虚实不分和慕名进补。进补要根据自身情况分清补品的性能和适用范围。有些人可能不适合喝鸡汤等滋补品,如胆囊炎患者和胃酸过多者等。在冬季进补时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选择食材和补品。
冬季饮食调整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寒冷天气,保持身体健康。在遵循饮食原则的同时也需要了解自身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食材和滋补方式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肾功能不全者应当避免饮用鸡汤,因为鸡汤中含有小分子蛋白质,这对于患有急性肾炎、急慢性肾功能不全或尿毒症的患者来说是不利的。这些人的肝肾无法及时处理蛋白质分解物,过量摄入鸡汤会引起高氮质血症,从而加重病情。在滋补调养时,我们需要特别谨慎。
我们也要避免无病进补的行为。不必要的进补不仅会增加经济负担,还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例如,过量服用鱼肝油会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则可能导致发胖。补药并非多多益善,任何补药过量都是有害的。
而在冬季,有一些水果是适宜食用的。首先是甘蔗,它有着滋补清热的作用,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对于治疗低血糖、大便干结、小便不利、反胃呕吐、虚热咳嗽和高热烦渴等病症有一定的效果。
荸荠也是冬季的佳果之一。煮熟后的荸荠可以作为水果食用,具有清热生津、化湿祛痰、凉血解毒等功效,可以治疗热病伤津、口燥咽干、肺热咳嗽等病症。与莲藕搭配榨汁饮用,效果更佳。
苹果是另一种四季皆宜的水果,其营养价值高,含有胡萝卜素、维生素B、C、镁等营养成分。常吃苹果可以使皮肤红润有光泽,还能清除面部的黄褐斑、蝴蝶斑。
菠萝也是冬季的热门水果之一。它含有果糖、葡萄糖、蛋白质、氨基酸、有机酸等成分,具有清热解暑、生津止渴、利小便的功效。而且,菠萝还有助于减肥,其中的特殊酵素可以分解蛋白,帮助消化。
冬季进补需要谨慎,不能盲目跟风。在享受水果的美味的我们也要了解各种水果的营养价值和功效,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健康进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