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隐藏着许多不易被察觉的心事。每一个看似脱序的行为背后,都有他们独特的情感和需求。让我们一同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深入理解他们的言行举止。
你是否曾在孩子面前抱怨过:“我的孩子到现在还不会背九九乘法表!”或者“我的孩子都不爱刷牙,现在整口牙都蛀掉了!”然后以为孩子并未在意?其实,这些话可能会在他们心中留下深深的伤痕。作为一个从事儿童咨商治疗工作的专家,我见证了太多孩子们内心的挫败感,而许多父母却对此一无所知。
孩子们的世界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无忧无虑。他们在交友、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挑战和压力,其实与成人世界一样多。尤其是在3至10岁这个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孩子们面临着种种心理挣扎。他们需要我们的理解和支持,帮助他们勇敢面对成长的困难。
孩子喜欢独处、爱打人、说谎、缺乏专注力等行为背后,都有其深层的原因。多数父母可能会认为这些只是小事情,孩子长大后自然会改变。这种忽视可能会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无法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甚至在未来青少年阶段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我们必须深入孩子的内心,了解他们的需求,才能帮助他们摆脱不安和恐惧,纠正问题行为。
比如,当孩子喜欢独处、不爱说话时,他们可能会因为害怕受伤而选择逃避与人接触。一句无心的话可能会让他们敏感的心灵受到伤害。当他们与朋友争吵时,他们可能只是在争取自己的权益,这是他们走向社会化的重要环节。父母不必过于担心,可以让孩子学会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
当孩子怕生时,他们可能会因为面对不熟悉的人而感到不安。许多父母会责备孩子不打招呼为“没礼貌”,却忽略了孩子和成人一样会感到不安。当我们遇到孩子欺负同学时,他们可能是想要引起注意或争取认同,只是用错了方式。
当孩子的个性畏缩、总是看别人的脸色时,他们可能希望得到父母的鼓励和支持。父母过于严苛的教养方式可能会导致孩子长大后无法适应社会。我们需要给予孩子更多的理解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对于孩子们来说,这个世界充满了未知的压力和挑战。他们面对的问题行为,往往是内心不适应的表现。这些时候,父母绝对不能掉以轻心。与孩子的沟通,应该避免使用批判性等负面语言,否则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真正的教养之道,在于信任孩子、认同孩子,从而深入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本书由资深儿童咨商专家洪美静撰写,针对43个孩子们普遍面临的问题行为,如暴力行为、学习困难、专注力不足、过度依赖等,进行了深入剖析。本书从“探视孩子的内心”出发,揭示孩子的五个重要面向:人际关系、内心世界、偏差行为、读书学习和情绪管理。书中提供了实用且中肯的教养处方,帮助父母更深入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指导孩子成为坦率又幸福的人。
推荐人吴宜烨(All for Kids儿童职能治疗师)常说:“你觉得孩子是不知道对错,还是不知道如何下台?其实大部分的孩子都知道对错,只是需要找到正向的解决方案。”本书有序地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帮助孩子建立心智理论的重要参考。
本书受到了众多专家的好评推荐,如马偕儿童医院的主治医师黄某、亲职教育讲师魏玮志(泽爸)等。而作者洪美静女士,不仅是儿童语言治疗师、幼儿游戏治疗师和幼儿体育老师,还担任大学及相关机构的幼儿教育课程讲师。她的教学理念是:孩子在幼年时期如果能感受到幸福快乐,未来的人生也会幸福。她的实践经验为本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书中还有许多关于孩子心理发展的精彩内容等待读者发现。例如,如何解读孩子行为的背后含义、如何引导孩子正确面对挫折等。本书不仅是一本教养指南,也是一本能够帮助父母更好地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书籍。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本书的介绍链接了解更多信息。需要注意的是,仅供参考,如有任何疑问或担忧,请及时咨询专业人士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