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在台湾是一个严重的健康问题,成为十大死因的前五位之一。全台湾有超过200万名糖尿病患者,每年有近万人因糖尿病离世。特别是第二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九成以上,其人数持续快速增加,且有年轻化的趋势。
第二型糖尿病是一种由于长期不良生活饮食习惯导致的疾病,包括大量摄入精致碳水化合物、糖分食物过量以及运动量不足等。这些因素导致胰岛素抗性上升,加上肝脏糖分解增加、肌肉对糖分的利用减少,进而引发高血糖。
第二型糖尿病的症状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急性症状可能严重甚至致命,包括多吃、多喝、多尿、体重减轻、脱水、疲倦、视力模糊等。慢性症状则主要包括血管性病变和神经病变。血管性病变可能导致肾脏病变、性功能障碍、视网膜病变以及心肌梗塞、脑中风等大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可能导致周边感觉异常,增加外伤感染的机会。
对于第二型糖尿病的治疗,新的观念不仅仅是控制血糖,更重要的是减轻体重。因为许多患者在使用传统药物后,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体重却不断增加,合并高血糖和肥胖的“糖胖症”现象愈发普遍。这不仅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还使胰岛素阻抗提高,导致血糖更难控制。
具体来说,第二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涉及到多个器官组织,包括骨骼肌肉细胞、脂肪细胞、肝脏、肾脏、胰脏、肠胃道和大脑。这些器官组织的状况都会关系到血糖的吸收和波动。例如,肝脏是人体糖质新生和肝糖保存分解的主要场所,在糖尿病患者中,可以看到糖质新生和肝糖分解增加导致血糖偏高。肾脏对糖分有再吸收功能,糖尿病患者可见其再吸收能力增加。
针对第二型糖尿病的治疗,必须考虑到多个方面,而不仅仅是控制血糖。减轻体重成为治疗的重要一环。除了传统的药物治疗,患者还需要注意饮食、运动等方面的调整,全面控制病情,降低并发症的风险。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管理糖尿病,提高生活质量。糖尿病是一种几乎不可逆的慢性病,给许多人的生活带来了困扰。现代医学的发展为糖尿病患者带来了福音,GLP-1这种肠泌素在糖尿病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柳朋驰医师指出,GLP-1是人体内主要的肠泌素之一,具有调控血糖、抑制食欲等重要功能。
对于第二型糖尿病患者来说,注射GLP-1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当人体进食后,肠细胞会释放GLP-1,刺激胰岛素分泌,帮助调控血糖。注射GLP-1能够长期稳定控制血糖,同时抑制食欲,减少食物的摄取。它还能延长胃部排空时间,减缓肠胃道吸收速度,从而帮助患者减轻体重。
有一位58岁的女性糖尿病患者,患病已经五年。之前尝试使用口服降血糖药物,但效果不佳,糖化血色素数值仍然高达9。后来,她采取了注射肠泌素GLP-1的治疗方法。经过两个月的注射,她的糖化血色素数值进步到7.5,原本使用的口服药物甚至可以减少剂量。继续注射肠泌素六个月后,她的体重减轻了4公斤,糖化血色素也维持在7到7.5之间。
除了稳控血糖外,注射GLP-1还能产生“延迟性效应”,长远减低并发症风险。糖尿病最可怕的并发症是心血管疾病。新诊断的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在10年内发生心肌梗塞的机率高达20%,罹患心脏病和冠状动脉疾病的风险也是一般人的数倍。柳朋驰医师表示,根据临床观察,积极治疗糖尿病并在短时间内稳控血糖,能使身体产生“延迟性效应”,降低并发症风险。注射肠泌素后追踪观察显示,它对心血管有保护效果,可降低重大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机率。
对于第二型糖尿病患者来说,注射GLP-1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它不仅能稳控血糖,还能减轻体重,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建议糖尿病患者应该积极治疗,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远离糖尿病的威胁。也需要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改变,以更好地控制糖尿病并降低并发症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