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自闭症治疗 >

多管齐下施策,儿童用药“量”“质”齐升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儿童用药问题逐渐受到重视。在2021年,全国共有47个儿童用药被批准上市,其中14个被纳入优先审评审批,这一进步显著促进了儿童用药的上市进程,极大改善了儿童临床用药水平。目前,还有更多的儿童用药正在等待审批,我国儿童用药的状况将进一步得到改善。

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自2023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其中涵盖了22个儿童用药等,调整后的药品总数达到了2967种。

由于儿童身体仍在生长发育阶段,器官发育尚不完善,其肝肾功能与成年人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儿童用药是指适合14岁以下未成年人特殊体质以及需求的一类药品。针对这一问题,国家卫健委近日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儿童临床用药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出了多项措施来拓宽儿童用药范围,确保儿童用药的精准调配。

尽管我国儿童人口占比不小,儿童患者也不少,但儿童用药研究仍然面临起步晚、难度大、基础薄弱的窘境。目前,我国儿童用药种类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呼吸系统用药和消化系统用药,而更适合儿童使用的剂型,如吸入剂、咀嚼剂、贴剂等则较为缺乏。

为了改善这一情况,我国自2011年起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和支持儿童用药的研发和生产。国家药监局也采取了多项措施,如开通儿童用药绿色通道、对研发企业主动靠前服务等,来加快儿童用药的上市。国家还成立了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并组织全国儿科相关单位建立“中国儿科人群药物临床试验协作网”,推进儿童用药的临床研究。

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儿童用药的研发正在加速。在最近的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展示了各种解决儿童用药难的新技术。例如,巯嘌呤是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重要药物,而目前国内市场上的规格并不适合儿童使用,这也凸显了我国儿童用药研发的紧迫性。

我国已经在儿童用药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仍需继续努力。加强儿童用药的专项研发和临床研究,提高儿童用药保障水平,是保障儿童健康的重要措施。我们期待着更多的儿童用药能够上市,为孩子们的健康保驾护航。儿童用药的精准计量与创新研发

儿童的生长发育是一个持续变化的过程,因此药品的用量也需要随之调整。为解决这一难题,北京儿童医院历经研究,成功开发出了一种名为巯嘌呤微片的创新药物剂型。这种微片大小如同芝麻,可以精准计量,极大便利了儿童用药。

北京儿童医院药学部主任王晓玲介绍,该院牵头承担的“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儿童用药品种及关键技术研发”,联合全国59家科研院所、高校及企业,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共同研发儿童用药。经过不懈努力,他们成功获得了生产批件、受理号或临床批件等共65项,填补了我国儿童用药市场的空白,有效缓解了临床儿童用药短缺的问题。

推进儿童用药的发展还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中国药学会科技开发中心首席专家肖鲁表示,解决儿童诊疗用药的困境需要从根源上增加儿童用药的研发生产,这需要在政策和经济等层面给予一定的支持。

对于药企而言,儿童用药的研发生产面临着研发周期长、工艺复杂、生产成本高等问题。按照差比价原则计算,我国儿童用药价格与同类成人药品相差不大,加上用量偏少,难以激发企业的研发生产积极性。对此,相关人士表示,要保证相关药品能有合理利润,才能调动企业研发生产的积极性。除此之外,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和医保政策的跟进也是不可或缺的。

医保部门应该给予儿童用药足够的关注,以调动生产企业的积极性。在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中,应尽快专门针对儿童用药出一种合适的采购方式。国家有关部门还需要甄选儿童用药需求强烈的方面,如儿童常见病、多发病以及血液肿瘤病等重大疾病,推动相关儿童用药数量持续增加。

肖鲁强调,为保障儿童临床用药安全,需要各个环节和部门的共同努力。接下来,各方应以更大力度鼓励儿童用药的研发生产,这不仅需要科研部门的持续创新,也需要政策制定者的智慧与决断。只有这样,才能让儿童真正有药可用,保障他们的健康与安全。

上一篇:校园同志小说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