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自闭症治疗 >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十问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古老中医的独特疗法

一、何为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中医独特的防治疾病理念。针对那些在冬季易发或加重的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我们借助夏季的阳气旺盛之际,进行预防和调理,以期减少秋冬春季的复发,或减轻其症状。

二、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内外兼治

在众多的冬病夏治方法中,穴位贴敷法因其简便、安全、无痛、疗效确切而备受青睐。此法选用特定的药物制作成贴敷膏,在人体的特定穴位进行贴敷,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

三、哪些疾病适合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

此疗法主要适用于慢性、顽固性的肺系(呼吸系统)疾病,如久咳、哮喘、鼻渊、喉痹等,以及小儿体虚易感冒、反复咳喘等。部分骨关节病如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也适用。

四、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常用哪些药物?

常用的药物以炒白芥子、元胡、甘遂、细辛、干姜等为基础,根据不同疾病,药物会有所加减。这些药物都是在市药监部门认定的专用制剂室制备,并密封、冷藏保存。

五、哪些穴位常用作贴敷?

贴敷部位一般以人体的十二经及督脉腧穴为主,如肺俞、心俞、膈俞、膏肓等。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可以选择其他穴位。

六、贴敷的具体时间

传统贴敷时间为农历三伏的初伏、中伏、末伏的第一天,共贴敷3次。贴敷时间的长短要根据患者的皮肤反应、个人体质和耐受能力而定,一般以成人4~6小时,儿童1~4小时为宜。

七、哪些人不宜进行冬病夏治穴位贴敷?

贴敷部位的皮肤有创伤、溃疡、感染者不宜进行贴敷。对于药物过敏者,以及孕妇、艾滋病等免疫缺陷患者,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中医疗法,它借助夏季的阳气旺盛之际,预防和调理冬季易发或加重的疾病。在享受这一疗法的我们也要了解其适用人群和注意事项,以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让我们共同传承这一中医瑰宝,为健康护航。(针对特定人群)关于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的相关注意事项与特点

针对某些特定人群,如敷贴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过敏体质或瘢痕体质者等,需特别警惕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的潜在风险。此类人群在进行贴敷前务必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以确保安全。

对于慎用人群,如孕妇、患有艾滋病、结核病或其他传染病的患者,以及2岁以下的婴幼儿等,更需谨慎。因无法确知反应情况,对这部分人群的使用必须密切观察,特别是婴幼儿的哭闹情况,以判断药物对皮肤的刺激性等。

关于贴敷后的皮肤反应,可能出现局部皮肤潮红、灼热或轻度刺痛感,甚至出现小水泡等。此为正常现象,不必过于担忧。若贴敷部位出现水泡,中医认为这代表机体免疫力的提升。小的水泡可自然吸收,大的水泡则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处理。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不良的皮肤反应,如局部严重红肿、大水泡、溃烂、疼痛或皮肤过敏等。若出现这种情况,应立即清除贴敷药物与敷料,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如出现皮肤过敏,可外涂抗过敏药膏。若症状严重,如局部皮肤红肿、大面积水泡或全身性皮肤过敏症状,应立即就医。

在贴敷期间,患者的饮食应清淡,避免摄入海鲜、牛羊肉及辛辣、油腻之品。应慎食冷饮和冰冻食品,宜少喝酒、少抽烟。保持贴敷局部清洁,宜穿干净、柔软、宽松、透气的衣衫。使用空调需谨慎,避免皮肤遇凉后毛孔收缩,影响药物吸收。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有其严谨性。治疗前应详细了解自身是否适用此方法。穴位贴敷仅是治疗的一种手段,不能完全替代其他治疗。正在服药的慢性病患者在进行中医敷贴期间不应盲目减药或停药。

三伏时间是进行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的重要时段。2011年的三伏时间包括初伏、中伏、闰中伏和末伏。患者应根据自己的病情和体质选择合适的贴敷时间。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不建议市民自行买药、调配、贴敷。此疗法涉及药物的合理调配、保存以及根据病种、病情进行的辨证选穴等专业知识。

(以上内容由北京中医管理局提供)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