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头炎在临床上的种类多样,其中环状溃烂性龟头炎的症状引人关注。在患者的龟头包皮上,可见红斑逐渐扩大,形成溃疡面,呈环状分布。对于这样的病症,我们不禁要多问,如何进行包皮龟头炎的检查,以及在治疗过程中要避免哪些误区呢?
针对包皮龟头炎的检查项目,有以下几种主要方法:
1. 检查化验:对于念珠菌性龟头炎(包皮炎),可以在病变的龟头、包皮上取材进行镜检或培养,从而找到念珠菌。而对于滴虫性龟头炎,可以在分泌物中找到滴虫。
2. 直接镜检:通过刮取阴茎龟头、冠状沟或包皮处的皮损表面鳞屑作为待检标本,在镜下可见成群的卵园形孢子和假菌丝。如果发现较多的假菌丝,说明念珠菌处于致病阶段。
3. 染色检查:采用革兰染色法、刚果红染色或PAS染色法,染色后的标本在镜下检查的阳性率比直接镜检法高。
4. 分离培养:对于涂片检查阴性的患者,可以进行念珠菌培养。在特定的培养基上接种受检标本,经过孵育后,可见大量乳白色菌落生长。
5. 念珠菌抗体检查:通过免疫双扩法或胶乳凝法,可以检测出白色念珠菌抗体。
而在包皮龟头炎的治疗中,存在一些常见的误区。有不少人误将龟头炎视为性病,从而进行错误的治疗。当龟头炎发生时,许多患者自行使用外用消毒清洁剂,导致局部皮肤受到强烈的化学刺激,使得炎症反应加剧,甚至形成慢性包皮龟头炎。有些诊疗技术不佳的医生或出于利益因素故意当作性病治疗,给患者带来身体和经济上的伤害。不规范的传统疗法效果有限。由于包皮龟头炎的病程长,抗生素的不规范使用和滥用,使得传统的治疗方法达不到理想效果,病情反复发作。长期慢性炎症可能对泌尿生殖健康造成影响,如前列腺炎、阳痿、早泄等疾病。在治疗过程中,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和避免治疗误区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