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自闭症治疗 >

3成童习惯性打鼾 易有腺样体脸型

在耳鼻喉科门诊,我们常常会遇到儿童打鼾与睡眠呼吸中止的情况。据统计,大约10%到30%的学龄前儿童有习惯性打鼾的现象,而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则占2%到3%。这些孩子们可能在睡梦中发出杂音,甚至出现窒息现象。作为未来的主人翁,我们必须关注他们的健康,早期发现病灶、早期诊断,并适当介入治疗,以免他们受到慢性疾病的威胁。

造成儿童习惯性打鼾和睡眠呼吸中止的原因与成人不同。台大医院耳鼻喉部医师许巍钟在年度大会上指出,儿童打鼾和睡眠呼吸中止的致病机制与成人不同,因此治疗原则也有所不同。

学龄前儿童打鼾的原因多是因为上呼吸道腺样体和扁桃体肥大,导致后鼻部及口咽部阻塞。如果伴有过敏性鼻炎,鼻塞会变得更加严重,孩子们只能张口呼吸。在睡觉时,他们可能会出现异常的睡姿,如头颈部过度伸张,容易惊醒,甚至出现尿床、梦游等行为问题。长期用嘴巴呼吸可能会影响孩子的面部发育,形成所谓的腺样体脸型。

除了腺样体、扁桃体肥大和过敏性鼻炎,肥胖、颅颜面及呼吸道先天性异常、神经肌肉障碍等因素也可能导致儿童睡眠呼吸中止症。当孩子们出现习惯性打鼾或睡眠障碍时,家长应该带他们去看医生,进行详细的问诊和局部检查,包括头颈部X光或影像检查、内视镜检查等。

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孩子们可能会出现晨间头痛、躁动、注意力不集中、学习障碍等症状。长期不适当处理可能会导致心脏血管系统的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等。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治疗儿童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方式包括扁桃体及腺样体切除手术、药物治疗、口内矫正器、阳压呼吸器、颅颜手术等。每种治疗方式都需要医师详细评估,并与家长充分沟通后,针对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做出最适当的决定。

这篇文章由网友‘思及用心’,若您认为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站长联系。文章中的内容仅供参考,读者可自行判断。让我们一起关注孩子们的呼吸健康,为他们的成长保驾护航。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