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坚守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信念,只有不断完善制度、提升服务质量,才能让群众真正享受到公平、全面、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以及健康促进等服务。这一信念,在三明市的医改实践中得到了生动体现。
翁华,一个沙县区的居民,患病多年。早些年,他习惯在医保账户里“贴钱”,而现在却实现了“年有结余”。谢汉刚,一位将乐县总医院心内科的主治医师,从业多年,发现自己的收入已经较十年前翻了两番。而在三明市医保局的统计中,全市医保基金也从2011年的亏空2.08亿元,实现了连续多年保持盈余。这些变化,见证了三明市从患者看病难、看病贵,医生忙于盈利,医保基金“穿底”,到实现患者、医生、医保共赢的医改奇迹。
近年来,三明医改以药品耗材治理改革为突破口,坚持医药、医保、医疗改革联动,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路子,为全国医改提供了宝贵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对三明的医改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
改革的历程往往是从解决难题开始的。曾经,三明的医保基金出现亏空,群众面临药价虚高的问题。在全面调研后,三明决定进行全面改革,取消药品加成,切断药品回扣渠道,这不仅让医保基金有了结余,还挤压了药品耗材的虚高价格,将节省下来的费用用于提高群众报销比例和调整医务人员收入。这一改革,让当地医生感叹“砍掉的是灰色交易,增加的是阳光收益”,也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医改的红利。
为了进一步深化改革,保持制度的生命力,三明在改革过程中始终坚持因时因势、持续深化。通过整治回扣和不正确医疗行为,建立规章制度,调整医院和医生收入分配机制等措施,三明医改在制度建设上持续发力。从治已病到治未病,从以治病为中心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三明的改革实践见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动实践。
通过改革,医保基金实现了盈余,这些资金被用于信息化建设、医疗设施设备升级等方面。鼓励医生走村入户开展健康服务,将结余资金用于普惠检查,如为儿童开展过敏原筛查,给小吃业主开展免费体检等。这些举措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医改的实惠。
“看病真是方便、便宜”“在这里当医生很有成就感”“继续完善改革,群众的获得感一定会满满的”……这些声音在三明市响起,见证了医改的成果和未来的希望。面向未来,我们将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从人民需要出发,不断巩固扩大改革成效,守护人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