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自闭症治疗 >

鹅口疮的防治措施是什么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鹅口疮。对于许多宝宝来说,鹅口疮的症状不时地会出现,给他们带来了不小的困扰和痛苦。那么,对于这样一种疾病,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和防治呢?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下吧。

鹅口疮,听起来可能有些陌生,但实际上,它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口腔感染。正常的口腔黏膜应该是红润透亮的,但有些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口腔里会长出类似奶块的东西。这些不容易被擦掉的白色斑块,甚至可能连成一片覆盖在口腔两侧、舌面、上颚等部位。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鹅口疮”。

鹅口疮是由霉菌引起的。其致病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新生儿的口腔黏膜较为娇嫩,抵抗力较弱,容易受到损伤并继发感染;二是新生儿使用的餐具若被污染,也容易引起鹅口疮。如果母亲患有霉菌感染,更是新生儿鹅口疮的主要传染源。

那么,如何防治新生儿鹅口疮呢?当新生儿口腔出现鹅口疮时,我们可以用棉花蘸些制霉菌素溶液涂在患处。还可以用1%龙胆紫、2~3%小苏打溶液清洗口腔,或涂抹其他特定药物。在新生儿吃奶后,还可以滴一些特定药物于舌下,让其分布到整个口腔。补充B族维生素和C,每日两次,每次一片,压碎后加水溶解后喂食。

为了预防新生儿鹅口疮,家长需要注意对宝宝的口腔进行日常护理。每次喂奶后,要给宝宝喂几口温开水,以冲洗口腔内的奶汁,防止霉菌生长。喂奶前,也要确保奶头干净,双手清洁。宝宝使用的食具应该煮沸消毒后再使用。一旦宝宝出现鹅口疮,要检查是否有滥用抗生素的情况,并及时纠正。用2%小苏打水擦洗口腔,涂制霉菌素药水或中药冰硼散等。

白色念珠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在正常情况下不会致病。但在某些情况下,如身体抵抗力下降、滥用抗生素等,白色念珠菌就会大量繁殖,导致疾病的发生。新生儿通常在分娩过程中,或从接触被白色念珠菌污染的生活用具如奶嘴、毛巾等而感染。

婴儿鹅口疮的发病通常很快,但全身症状不明显。可能会有轻度发热、烦躁不安、哭闹等症状。发病初期,口腔黏膜会充血发红,随后出现白色斑点状物质。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这些白斑会迅速扩散到整个口腔。较大的儿童感染白色念珠菌,通常局限在口角部位,表现为双侧口角糜烂。

我们对鹅口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作为家长,我们要关注宝宝的口腔健康,了解并预防鹅口疮的发生。只有做好预防工作,才能让宝宝远离鹅口疮的困扰。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