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自闭症并未被明确诊断为现代医学意义上的“自闭症”,但根据其症状表现,中医文献中记载了多种与之相关的称谓和描述:
1. 常见中医病名
癫证:表现为精神抑郁、沉默痴呆、言语无序等,与自闭症的社会交往障碍相似。
五迟:指站立、行走、牙齿、头发、语言发育迟缓,常伴有精神萎靡,与自闭症的语言发育障碍、行为刻板等症状对应。
呆病/语迟/童昏:宋代《太平圣惠方》描述“舌本无力,令儿语迟”,清代《医宗金鉴》提到“五迟”症状,均与现代自闭症核心特征高度吻合。
2. 特殊称谓与标签
“清狂”“无慧”“视无情”:因患儿行为异常,古人赋予这些带有误解色彩的称呼。
“精灵的孩子”:诗意的命名,反映了对患儿特殊性的神秘化解读。
3. 其他相关记载
郁证、胎弱:部分中医理论认为自闭症症状可能与这些范畴相关。
闭塞性心理障碍:少数文献提及此名,但非主流中医术语。
需注意的是,古代诊断缺乏神经科学依据,多从症状表象归类,治疗以“开郁逐痰”(如清代洗心汤)为主,但无法根治神经发育障碍的核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