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发病年龄特征
早期迹象:部分患儿在6个月至2岁即可出现警示信号,如对名字无反应、缺乏眼神交流、难以被逗笑等。
典型起病期:多数患儿在3岁前表现出明显症状,如社交障碍、语言发育迟缓、重复刻板行为等。
2. 确诊时间范围
早期筛查:根据国家卫健委规范,自闭症筛查从3月龄开始,通过11次阶段性初筛(如3、6、8、12月龄等)追踪发育异常。
临床诊断:通常2-3岁可确诊,部分症状明显的患儿可能在1岁左右被发现,但需专业评估工具(如自闭症诊断观察量表)确认。
3. 家长需关注的信号
社交互动:回避目光接触、不寻求亲子依恋、缺乏共享注意力(如指物分享)。
语言发展:2-3岁仍无语言或出现语言倒退,重复他人话语(鹦鹉学舌)。
行为异常:对特定物品/动作异常执着,拒绝改变日常流程。
4. 干预与预后
黄金干预期:3岁前开始科学干预(如行为训练)可显著改善预后。
研究进展:研究表明,部分生物标记物或能在2月龄预测风险,但临床应用仍需验证。
若发现孩子有相关表现,建议尽快到专科医院(如儿童医院发育行为科)进行系统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