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关漫道真如铁”,这句富有诗意的语言中所提及的“雄关”,指的是位于贵州省遵义市北的大娄山上的娄山关。
娄山关地势险峻,巍然耸立,是贵州北部通往四川的重要门户,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赞誉。在这里,历史与现实交汇,自然与人文相融。
一、诗词背景
1935年,毛泽东在创作《忆秦娥·娄山关》这首壮丽诗篇时,描绘了红军长征中攻克娄山关的艰辛与胜利。这首诗篇不仅展现了革命先烈的英勇无畏,也体现了毛泽东的文学才华和革命精神。
二、地理位置
娄山关位于贵州北部的遵义市,是大娄山脉的一部分。这里山势险峻,峰峦叠嶂,易守难攻,是贵州通往四川的咽喉要道。在红军长征时期,娄山关战役是红军战胜敌人、夺取胜利的关键之一。
三、历史意义
娄山关战役是红军长征中的一场重要战斗。在这里,红军成功击退了黔军,为二渡赤水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长征的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娄山关战役是长征中的重要转折点之一,展现了红军将士的英勇顽强和坚定信念。
至于其他选项,如嘉峪关、山海关等,虽然都是著名的关隘,但与上述诗词背景并无直接关联。它们各自有着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地理特点,但与“雄关漫道真如铁”这句诗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并不吻合。
娄山关作为“雄关”的代表,不仅体现了其地理上的险峻,更展现了其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红军长征时期的伟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