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自闭症治疗 >

研究生跟骗子通话3小时被骗74万

案件介绍:高学历人群遭遇诈骗陷阱

一、案件回顾

近期,一种新型诈骗手法浮出水面。骗子冒充京东客服,以“学生时期注册的京东白条需注销否则影响征信”为由,诱导受害者陷入圈套。骗子首先准确报出受害者的个人信息,展示伪造的红头文件及客服证件照来获取信任。在这过程中,受害者被诱导下载云视讯APP并开启屏幕共享功能。令人震惊的是,骗子在短短3小时内通过多个借贷平台累计贷款74万元,所幸最后一笔被警方及时拦截。

二、高学历人群为何受骗?

1. 信息泄露严重:精准的个人信息成为骗子获取信任的关键。

2. 社会经验不足:许多人在校园环境中对征信等社会规则了解不足,缺乏应对此类情况的经验。

3. 技术手段迷惑性:屏幕共享、伪造公文等手段增强了骗局的可信度。

4. 心理操控技巧:骗子制造紧急感,阻断受害者的理性思考。

三、如何防骗?

1. 坚守基本原则:凡涉及转账,立即挂断并官方核实;拒绝任何屏幕共享或远程操作要求。

2. 应对策略: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对“影响征信”等说辞直接联系银行或平台客服进行核实。

3. 信息保护:定期修改重要账户密码,谨慎授权APP权限,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

四、社会反思与启示

1. 诈骗已形成跨国产业链,其技术手段不断升级,这警示我们需要持续提高警惕。

2. 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需要法律与技术的双重强化来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3. 反诈宣传应针对不同人群的特点进行精准投放,让更多人了解并防范诈骗。

这起案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诈骗与学历无关,任何人在精心设计的骗局前都可能中招。掌握基础的防骗知识并保持警惕至关重要。我们应该增强自身的防范意识,不给骗子任何可乘之机。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