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急性炎症期,我们的身体常常会呈现出一些明显的生物学反应,如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增加。为了更好地诊断病情,更为细致的检查是必不可少的。
尿常规检查是我们不可忽视的一环。早上的第一次尿液是最理想的检测样本。如果在高倍视野下发现超过5个白细胞,我们就称之为脓尿,约有96%的尿路感染患者可能会出现这一症状。虽然直接镜检是一种简便的方法,但其可靠性有待提高。相比之下,尿白细胞排泄率的检测更为准确,尽管它相对繁琐一些。当尿液中的白细胞数量超过10个/ml时,这一检测呈阳性反应,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高达75%~96%和94%~98%。
尿细菌学检查揭示了尿路感染的主要诱因。超过95%的尿路感染是由革兰阴性细菌引起的,如腐生性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也有一些细菌,如寄生在尿道口、皮肤和阴道的细菌,很少会引起尿路感染。在进行尿培养时,我们需要注意避免污染,因为有时菌落计数不高,甚至只有102/ml。对于这种情况,我们需要考虑多种可能的原因,包括急性尿道综合征、腐生性葡萄球菌和念珠菌感染等。
为了更精确地诊断尿路感染的位置,我们有两种主要的检查方法:侵入性检查和非侵入性检查。侵入性检查如双侧输尿管导管法虽然精度高,但由于其创伤性,并不常用于常规检查。非侵入性检查则包括尿浓缩功能、尿酶和免疫反应检测等。其中,尿β2微球蛋白的测定和核素肾图检查都有助于识别上下尿路感染。
X线检查、超声检查等也是重要的辅助手段。X线检查可以显示泌尿道的形态和功能,帮助我们识别肾结核、肾肿瘤等疾病。而超声检查则广泛应用于筛选泌尿道的各种异常,如发育不全、先天性畸形、结石等。
对于急性泌尿道感染的诊断,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各种检查结果,包括尿常规、尿细菌学、定位检查、X线和超声等。每一种检查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检查方法,以便更准确地了解病情,为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