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3月的那个春日,美日韩三方的外交磋商本应是一次凝聚盟友力量的盛会,却因日韩间的领土争议而闹翻,最终让美国主导的“盟友秀”尴尬收场。这一事件的背后,是两国间长期矛盾的集中爆发,同时也揭示了美国在协调亚太盟友体系时面临的困境。
一、事件全貌
那次事件的经过可谓波折重重。原定于2025年3月17日举行的美日韩副外长联合记者会,因日韩双方的严重分歧而告吹。韩国警察厅长金昌龙在会前对争议岛屿独岛(日本称竹岛)的高调访问,成为引发矛盾的导火线。美国常务副国务卿舍曼虽试图以平和的语气称双方的分歧“与会议无关”,并强调三方会谈的“建设性”,但实则反映出美国对于调和盟友矛盾的无力感。类似的场景,在2021年11月的另一次美日韩副外长会上已现端倪。
二、矛盾之根源
要解开这个矛盾,我们不得不提到领土主权的争议。独岛(竹岛)问题,这个看似只是地理名词的背后,实则涉及两国的核心国家利益。韩国在此问题上的态度是“寸步不让”,而日本则持续抗议,认为韩国的做法“不可接受”。这一争议自1945年以来持续发酵,成为两国关系周期性恶化的。
除了领土争端,历史问题也是加剧矛盾的重要因素。日韩在慰安妇、强征劳工等历史问题上长期对立。而在2025年的事件中,韩国推进半岛终战宣言的诉求遭到美方的冷处理,进一步激化了韩日矛盾。三国在对华政策上的分歧也加剧了三方协作的脆弱性。
三.美国的战略困境
在这次事件中,美国的战略显然受到了挫折。原本希望通过展示“亚太盟友团结”来强化其在该地区的地位,但日韩间的矛盾却直接破坏了这一议程。作为主导者的美国,既无法阻止盟友间的公开冲突,也未能实现预设目标,这无疑暴露了其在“印太战略”执行力方面的不足。
此次事件不仅揭示了美国通过施压盟友构建对华统一战线的策略面临的结构性障碍,也预示着未来美日韩三方的关系将充满挑战。日韩间的矛盾在短期内难以调和,而韩国在安全依赖美国与经济依赖中国之间的平衡诉求,将持续冲击三方协作。未来,美国如何在协调盟友关系、处理地区矛盾方面展现出更多的智慧和决心,将是决定其亚太战略成败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