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4月22日以来,北京市已报告70例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涉及八个区域。这一消息让部分北京市民感到不安,纷纷开启了囤货模式。那么,北京市民真的有必要开启囤货模式吗?
在了解北京的物资供应体系后,我们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其实并没有必要大量囤货。北京自2003年非典后便建立了完善的物资储备体系,过去的几轮疫情中从未出现物资短缺的情况。许多企业已经行动起来,保证北京地区的物资供应。比如大家常用的美团买菜,已经将配送时间延长,增加了一线配送人员和分拣人员,确保订单能够完成当日配送。在抗疫保供期间,他们会按照日常消费的三到五倍左右进行备货。北京的各大超市也延长了营业时间,并从外地连夜调配物资。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理念仍然被广大市民所认同。如果家中确实没有太多的物资,适当储备一些生活必需品也是明智之举。但不必恐慌性地大量囤货,因为那样只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回想起上海的情况,即使管理混乱无序,也不会导致人民饿肚子。问题在于物资是否能及时、以何种质量和价格送到老百姓手中。即使知道北京相关部门已经做好应急预案,大部分人还是选择适当储存一些必备物资,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不可预测因素。有句老话说的好——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有备才能无患。
我们还是要强调,适当储存一点物资是可以的,但抢购就不必了。毕竟,天气越来越热,买太多的东西也放不住,尤其蔬菜的储存期更是有限。城市供应看起来仍然畅通,尤其在北京这样的城市,超市里的货物仍然充足。相信这次疫情也会很快过去。新闻一直在告诉我们,城市供应充足,没有必要恐慌。历经风雨的人们,更期盼着迎接明媚的彩虹。
虽然有些人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选择囤货,但从整体情况来看,北京市民并没有必要开启大量囤货模式。我们应该保持冷静、理性应对疫情,相信和相关部门的努力,共同度过这个特殊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