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绿帽”一词的起源与发展究竟是何人何时所创?为何它逐渐演变为现今的含义呢?
从某个时期开始,绿色的帽子在人们的眼中变得令人忌讳,仿佛谈及绿色就会引发不安。所谓的“戴绿帽”,如今指的是夫妻间,一方出轨,另一方就被形容为戴了绿帽。而被戴上绿帽的人,往往意味着丢脸、丢面子。
那么,这个词汇究竟是从何时开始流传的呢?
我们知道,许多人供奉的关公铜像戴着绿油油的帽子。难道这也是暗示其妻子出轨的意思吗?在《三国演义》中,描述的关云长,作为忠义的代表,自然没有意图暗示其妻子不忠。尽管《三国演义》是一部小说,但它是根据百姓的口耳相传,由罗贯中整理而成。关云长的固定形象是绿头巾,但这与现今的“戴绿帽”含义并无直接联系。
那么,何时开始有“戴绿帽”的定义呢?其实在《诗经》中,就有关于绿衣服的说法:“绿兮衣兮,绿衣黄里。”有人解读这描述的是另一半出轨,自己内心的痛苦无法释怀。这种解读的具体起源已难以考证。
到了唐朝,学者颜师古对《汉书·东方朔传》中的一段话做出注释,提到“绿帻”是卑微之人所穿的服装。但还未专门指代遮阳帽。并且当时的正规场合也是通过服饰颜色来区分地位,如三品以上是紫袍,五品以上是绯红色,而六品以下则是青绿色。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到:“座中泣下谁数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描述了他被贬官后的抑郁心情和低位状态。也许这是为何他会穿青衫,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
真正从法律角度规定绿色是卑微之服的朝代是元朝。元朝是马上得天下的民族,他们的开放程度比唐朝还要高。在吸引了宋朝之后,他们发现社会上遍地,于是开始制定规范。《元典章》中规定:“娼妓穿皂衫,戴角巾儿,娼妓父母并家属小伙,裹青方巾。”至此,绿色长袍开始从代表卑微之服转变为戴绿帽的象征。
明清两代之后,戴绿帽的含义逐渐演变为家中另一半出轨的意味。还有一个传说与戴绿帽有关。据说有一家人中,妻子守寡并跟一个卖布的人好上。有一次,丈夫突然回家,吓得卖布的藏到了床下。之后,妻子为了给丈夫一个暗号,做了一顶绿帽让他戴。只要他外出就戴上这顶帽子,丈夫以为妻子关心自己,也乐意戴。后来人们看到男子戴着绿帽出门,就知道他的另一半可能有问题。
“戴绿帽”这一词汇和传说的起源比较复杂,经过多个历史阶段和文化的融合演变至今。现在,“戴绿帽”几乎成了家中另一半出轨的代名词。文章内容生动丰富,希望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文章的风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