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PM2.5纳入监测体系】篇章
在空气质量评价体系中,中国于2011年首次将PM2.5纳入其中,这一行动标志着PM2.5正式成为国家空气质量监测的核心指标。彼时,中国不仅收紧了PM10等污染物的限值,更在空气质量评价体系中展现了其决心与担当^[4]^。
对于PM2.5的标准值设定,中国在2012年明确了年均浓度的二级标准为35微克/立方米。这一数值相较于世界卫生组织(WHO)当时的推荐值——10微克/立方米,显得更为宽松^[3][5]^。
二、【现行标准与国际对比】篇章
当下,中国的PM2.5年均浓度二级标准仍为35微克/立方米。这一标准仅仅是一个“过渡目标”,中国的目标是在未来逐步接近WHO的指导值^[3][5]^。
在国际视野下,截止到2020年,仅有2%的中国城市达到WHO推荐的PM2.5年均浓度10微克/立方米的标准。相较之下,却有53%的城市满足国内的标准值^[6]^。这一数据揭示了我国空气质量改善的巨大潜力与挑战。
三、【执行成效与挑战】篇章
中国在PM2.5污染治理上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数据显示,至2020年,全国PM2.5浓度相较于峰值已经减少了28%,空气质量显著改善^[6]^。挑战仍然存在。以2015年的数据为例,全国367个城市的PM2.5年均浓度达到了惊人的47.2微克/立方米,远超国家标准^[5]^。即使在空气质量最优的西藏林芝地区,其浓度也仅为刚刚达到WHO标准的一半^[5]^。这凸显了我国在空气质量改善上的艰巨任务与未来努力的方向。
四、【未来修订方向】篇章
中国的环保部门已经制定了未来的修订方向。计划在2025年启动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订工作中,拟对PM2.5等污染物实施更严格的管控措施。值得注意的是,未来的标准可能参考WHO更新的年均浓度指导值——一个更为严格的数值:5微克/立方米^[1]^。针对跨境污染争议等问题,中国强调需要全球共同治理大气污染的趋势^[8]^。这也预示着未来中国空气质量标准的修订将与国际治理趋势紧密相连。
【数据对比表】展示了中国与WHO关于PM2.5浓度的标准值和达标城市占比的数据对比情况^[数据引自不同来源]^。这不仅让人们看到了中国空气质量的现状与挑战,也为未来的治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参照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