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象数据的累积和预测分析,我们已经能够预见到即将到来的2025年冬季(从2024年12月跨越至2025年2月)的气候特点。
全国大部分地区将展现一个相对温暖的冬季。国家气候中心以及众多机构预测,相较于常态,冬季的平均气温将会偏高。特别是在辽宁南部、天津以及河北南部等地,气温上升幅度可能达到惊人的1至2摄氏度。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这种趋势愈发明显。据预测,到了2025年1月,全球近地表平均气温将比工业化前高出约1.75摄氏度,这一数据将刷新历史记录。
温暖的大背景之下,区域性差异依然显著。在北方部分地区,特别是东北北部和内蒙古东北部,受到拉尼娜现象的影响,可能会出现阶段性的极端低温。想象一下,-38摄氏度的严寒,仿佛将这片区域打造成了一个天然的“冰窖”。相对之下,南方地区则将继续享受温暖的气候。特别是在华南和华东等地,冬季的降水量将达到历史最低或次低水平,气温也将比常态高出2至3摄氏度。
尽管整体趋势偏暖,但气候的波动性也在增强。季内的冷暖变化将更为剧烈,强降温事件的可能性也在增加。这也使得气象学界对于“暖冬”的定义变得更加谨慎。冬季的降水普遍偏少,全国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减少了41.8%,成为自1961年以来的第三少。
对于即将到来的2025年冬季,“整体偏暖、局部极寒”的特征尤为引人关注。我们需要密切关注区域性极端天气的影响,做好应对准备。气候的多变既带来了挑战,也为我们提供了认识自然、适应自然的机会。让我们一起期待这个充满变数的冬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