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指南 >

孩子自闭的前兆_孩子自闭症怎么办?

自闭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发生于儿童早期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社交沟通障碍、兴趣狭隘和行为重复刻板。了解自闭症的早期表现并及时干预对孩子的预后至关重要。

自闭症的早期预警信号

自闭症孩子的症状通常在他们生命的第二年表现出来,严重的患者在一岁之内就会出现异常。以下是家长需要警惕的主要前兆表现:

社交互动障碍

  • 缺乏与家长正常的目光交流,当家长用目光直视孩子时,其无法进行正常对视或出现目光躲闪
  • 对亲近动作(如拥抱或亲吻)不能做出愉快表情,不能正确区分亲人和陌生人
  • 叫名字没有反应或反应差,家长有时会怀疑孩子是否存在耳聋情况
  • 对周围人和环境缺乏兴趣,独自享受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活动
  • 语言交流异常

  • 语言发育迟缓,一岁左右咿呀学语时明显落后于同龄孩子
  • 曾经获得的语言能力出现倒退,如会叫"爸爸""妈妈"后又不再叫了
  • 对语言交流无法作出正确回应,或不能完成简单指令
  • 行为模式异常

  • 异常专注于某些物品或活动,如长时间玩同一个玩具或看旋转物品
  • 行为刻板重复,如特别喜欢重复某些动作(按开关等)
  • 对色彩鲜艳的玩具或动听的儿歌表现出漠不关心
  • 其他早期表现

  • 正常婴儿3-6个月会被逗笑,而自闭症孩子基本不会笑,缺乏表情
  • 6个月时正常婴儿开始认人,但自闭症孩子对熟悉人也像对陌生人一样
  • 发育里程碑延迟或倒退,社会交往技巧能力出现退步
  • 自闭症的干预与治疗方法

    早期识别和干预对自闭症儿童的发展至关重要,6岁前是干预的关键时期,如能在3岁前接受科学干预,可不同程度改善患儿症状和预后。以下是主要的干预原则和方法:

    家庭干预原则

  • 早期干预:在发育可塑性最强的时期(通常在6岁以前)进行长期系统干预,可以最大程度改善预后
  • 自然情境干预:在家庭自然情境下的干预效果最佳,家长应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密集的互动活动
  • 家长三要素:"爱、时间、方法"是家庭干预的核心要素,家长需要信心和耐心
  • 环境营造:提供温馨宽松舒适的家庭环境,多陪伴孩子,创造丰富的语言环境
  • 专业干预方法

    1. 社交技能训练:引导孩子多跟小朋友玩,增加户外活动和与他人交流机会

    2. 行为干预:运用行为强化原理等行为矫正技术,帮助克服异常行为,增加良好行为

    3. 语言训练:这是核心工作,家长要多跟孩子说话,创造语言环境促进语言发育

    4. 感统训练:通过特殊运动技巧改善感觉统合能力

    5. 结构化教学:根据不同训练内容安排特定场地,强调视觉暗示,制定系统训练计划

    医疗支持

  • 药物治疗仅作为辅助措施,针对特定症状如严重刻板重复、攻击、自伤等行为
  • 用药需遵循单一、对症原则,并在充分知情同意前提下使用
  • 伴有多动症或抑郁症时,可考虑相应药物治疗
  • 家长注意事项

    1. 避免常见误区:自闭症不是教育方式不当造成的,也不是"性格问题"或"儿童病",症状可能持续终生

    2. 及时专业评估:当发现可疑症状时,应尽快到专业机构进行评估诊断

    3. 长期支持准备:自闭症需要长期干预和支持,家长要做好心理和经济准备

    4. 利用社会资源:了解当地为孤独症儿童提供的康复服务资源和支持政策

    5. 自我心理调适:照顾自闭症儿童对家长是长期挑战,需注意自身心理健康

    国家卫健委已印发《0~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干预服务规范(试行)》,推动早筛查、早诊断、早干预。中国残联等七部门也联合开展了孤独症儿童关爱促进行动(2024-2028年),旨在完善孤独症儿童服务体系和保障政策。家长应充分利用这些政策支持,为孩子争取最佳的干预时机和资源。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