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蓝色行动"自闭症儿童绘画疗愈日
七月的阳光透过彩色玻璃窗,在康复中心的教室里洒下斑驳光影。十岁的童童(化名)正用整个手掌蘸取蓝色颜料,在画布上留下深浅不一的掌印。志愿者小林蹲在他身旁,轻声哼着《小星星》的旋律,这是他们相处三周以来,童童第一次主动触碰颜料。
活动开始前,专业治疗师为我们做了简单培训:"不要强行眼神接触,允许他们用自己舒服的方式参与。"当其他孩子陆续在家长陪同下入场时,8岁的朵朵(化名)却蜷缩在角落反复折叠一张彩纸。我学着治疗师的样子,跪坐在两米外,慢慢推过去一盒蜡笔。半小时后,她突然用紫色蜡笔在我手背上画了道歪歪扭扭的线——这是她今天第一次与人互动。
下午的集体创作环节出现了转机。当投影仪将梵高的《星月夜》投映在整面白墙上,好几个孩子停下了刻板动作。童童突然拉着小林的衣角走向画布,在原本凌乱的蓝色掌印旁,小林立刻补画了金色的星星。他们就这样默契地交替创作,最终完成了一幅名为《我们的银河》的作品。
活动结束收拾物料时,朵朵妈妈红着眼睛告诉我们,这是孩子第一次带回家愿意展示的"作业"。而童童离开前,把沾满颜料的小拇指轻轻按在小林的掌心——这个特别的"拉钩",成为了所有志愿者继续前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