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在户外环境中进行体育游戏活动,能够有效促进其感觉统合、社交互动和身体协调能力的发展。以下是针对自闭症儿童户外课堂的体育游戏设计方案和实践建议:
1. 钻圈双脚跳游戏
这项活动适合不同年龄段的自闭症儿童,通过双脚同时跳跃的动作加强大脑对肢体的控制和协调。基本技巧包括:站立在圈外,双脚并拢,膝盖微曲,用双腿力量同时向上和向前跳起,确保双脚准确穿过圈内。进阶训练可增加难度,如在手上添加玩具或在过道上设置障碍。
2. 行走平衡板运小球跳组合
此游戏训练孩子的身体平衡控制、动作模仿、专注力和手脚协调能力。要求孩子在平衡板上双脚交替行走保持平衡,同时双手拿杯子蹲稳小球,行走到终点后将小球扔进小桶,最后双脚跳过障碍。
3. 趴地推球训练
针对前庭觉、本体觉和触觉的综合训练,能提升孩子的眼球追踪及定视能力。让孩子俯卧在小滑板上,离墙一手距离,头抬高双脚并拢,用双手反复向墙壁推球。这个动作能加强触觉刺激和前庭感觉,锻炼手眼协调能力。
1. 抛球游戏
通过轮流抛接球的活动,引导自闭症儿童关注物品和人际互动,理解轮流游戏的规则。家长或老师可以先示范"抛给妈妈"、"抛给宝宝"等简单指令,逐步建立游戏规则意识。
2. 123木头人与击鼓传花
这类集体游戏能帮助自闭症儿童提高社交参与感和规则意识。123木头人可以训练指令反应和身体控制能力,击鼓传花则能增强集体互动意识。红绿灯游戏结合了颜色认知和动作指令,音乐抢椅子可以培养节奏感和竞争协作能力。
3. 拉个圆圈走走
简单的集体跟随游戏,通过听指令做动作以及发指令并做动作,培养自闭症儿童的圈跟随能力和社交安全感。这类低结构游戏能让儿童在轻松氛围中体验社交乐趣。
1. 手脚交替运圈组合
通过双手拿体能圈,双脚横移行走的同时双手配合左右移动滚动圈圈,从一头走到另一头。然后在体能砖上交替抬腿,同时双手转动体能圈到脚下,连续完成行走跨越动作。这项训练能加强重心控制能力和动作计划能力。
2. 跳绳多样化玩法
包括:双脚并拢交替跳绳、螃蟹爬式跳绳、一人甩绳一人躲闪跳、躲避绳子以及双人合作跳绳等。一根绳子可以创造出多种玩法,既能锻炼身体协调性,又能增加趣味性。
3. 抛沙包感统训练
准备两根长棍子、一个呼啦圈和空框子及沙包,让孩子站在呼啦圈里把沙包抛到对面框里。这类活动能锻炼手眼协调能力和专注力。
自然情境教学(NET)是一种以自闭症儿童为主导的学习方式,强调在户外环境中利用儿童兴趣进行随机教学。例如:
1. 户外研学融合课
在文创工坊等空间较大的场所设置陶泥捏塑、手工多肉、陶瓷手串等互动环节,帮助儿童泛化规则理解、指令接收、游戏参与和同伴交往等能力。活动中可安排正常儿童志愿者参与,设置自我介绍、作品分享、手牵手拉圈等互动环节。
2. 兴趣引导式教学
当自闭症儿童表现出对某物品的兴趣(如递指压板给老师),可随机设计教学活动,如引导孩子"拿相同颜色的"指压板,通过2-3次重复加深印象,每成功一次给予击掌鼓励。这种教学方式能有效提升认知能力。
3. 家庭亲子感统游戏
如"脸盆接力"游戏:用美纹纸贴出起点和终点,让孩子用脸盆进行接力,锻炼身体协调性;"螃蟹运球":让孩子侧身行走运送海洋球,训练平移能力;以及用拖把杆设计躲避游戏,锻炼反应能力和身体协调性。
1. 循序渐进调整难度
所有游戏都应根据儿童能力水平从简单开始,逐步增加复杂度。例如上下楼梯练习要从一步级开始,最终目标是让孩子能独立完成两步级动作;走斜坡练习建议从15度倾斜开始,逐渐增加坡度。
2. 多感官刺激结合
有效的自闭症训练游戏应整合视觉、听觉、触觉和运动觉等多种感官体验。如"沙沙"游戏发展音乐意识和精细动作;镜子游戏训练空间方位知觉和模仿能力;跳脚印游戏提升空间距离感和手眼协调。
3. 强化物与正向激励
在游戏过程中要及时给予自闭症儿童积极反馈,使用他们喜欢的物品或活动作为强化物。每完成一个正确动作或规则都应立即表扬,增强其参与动机和自信心。
4. 安全第一原则
所有户外活动设备必须稳固,确保儿童安全。对于平衡类活动要做好保护措施,建议在软垫或草地上进行。高难度动作如翻越应在床上等安全环境中尝试。
5. 家校协同合作
教师应指导家长掌握简单的家庭训练游戏,如抛球、串瓶盖、积木连连看等,使儿童能在不同环境中泛化所学技能。定期交流儿童表现,保持训练的一致性。
自闭症户外体育游戏的设计核心在于将训练目标融入趣味性活动中,通过自然情境激发儿童参与兴趣,在快乐游戏中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教师和家长需要保持耐心,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灵活调整活动内容和难度,创造支持性的互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