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指南 >

班会科普自闭症 自闭症班会课

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影响着儿童的社交互动、沟通能力以及行为模式。作为班主任或教育工作者,通过班会课向学生科普自闭症知识,不仅能增进同学们对"星星的孩子"的理解与接纳,也能培养班级的包容文化。以下是一套完整的自闭症班会课设计方案,结合了科普知识与互动活动。

自闭症基本概念科普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种起源于儿童期的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以及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模式。这些孩子常被称为"星星的孩子",因为他们仿佛生活在自己的星球上,有着独特的感知和表达方式。

自闭症的核心特征包括三个方面:

1. 社交互动困难:患儿常常回避目光接触,对呼唤缺少反应,难以察觉他人的情绪状态。他们可能不会用手指物,也难以与他人分享兴趣或情感。

2. 沟通障碍:约50%的自闭症儿童语言发育迟缓,有些即使有语言能力,也常出现鹦鹉学舌、代词反转等特殊语言现象。

3. 刻板行为和狭窄兴趣:患儿可能坚持走固定路线,反复画同样的图案,或对某些特定事物表现出异常强烈的兴趣。

值得注意的是,自闭症谱系中也有许多孩子在某些领域展现出特殊才能,如案例中那个能精准估测肉重的自闭症男孩,或是用杯子当乐器演奏的自闭症小伙。这些特殊能力往往与他们高度专注和独特的感知方式有关。

自闭症班会课设计框架

1. 开场导入:认识"星星的孩子"

通过播放简短的科普视频引入主题,让学生直观了解自闭症儿童的行为特点和面临的挑战。可以展示一些自闭症人士的特殊才能案例,如那个能精确估测肉重的男孩或创意使用日常物品作为乐器的青年。

2. 科普讲解环节

使用PPT系统介绍自闭症的基本知识,包括:

  • 自闭症的三大核心症状
  • 早期识别信号(如1岁时无目光接触、无指物行为等)
  • 关于自闭症的常见误区(如"自闭症都是天才"或"自闭症无药可治"等)
  • 正确的对待方式与支持策略
  • 3. 互动体验活动

    设计几个简单的互动游戏,帮助学生体验自闭症人士的感受:

  • "对视挑战":两人一组,尝试保持目光接触30秒,感受长时间对视的不适感
  • "感官过载":同时播放嘈杂音乐、闪烁灯光,让学生尝试完成简单指令,模拟自闭症患者的感官敏感
  • "非语言沟通":禁止使用语言,仅通过肢体动作传达需求,体验沟通障碍
  • 4. 小组讨论与分享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

  • 如果在校园里遇到自闭症同学,可以如何友善相处?
  • 我们班级可以采取哪些具体行动支持自闭症同学?
  • 如何消除对自闭症人士的偏见和误解?
  • 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和引导。

    班会互动游戏推荐

    为了使班会更加生动有趣,可以融入以下互动游戏:

    1. "两个真相一个谎言":关于自闭症的事实陈述中混入一个常见误区,让学生辨别

    2. 角色扮演小剧场:模拟与自闭症同学互动的不同场景,练习适当的交流方式

    3. 记忆接龙游戏:围绕自闭症相关知识进行词语接龙,强化记忆

    4. 团队拼图竞赛:分组合作完成拼图,强调团队协作而非个人竞争

    班会总结与行动倡议

    班会结束时,可以:

    1. 总结自闭症的核心特点和正确对待方式

    2. 发起班级"星星伙伴"倡议,鼓励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包容

    3. 分享自闭症支持资源和公益组织信息

    4. 布置延伸活动,如"自闭症友好校园"设计比赛或相关主题的读书分享会

    通过这样系统的班会设计,不仅能增进学生对自闭症的科学认知,更能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社会责任感,为创建包容友爱的校园环境奠定基础。记住,对自闭症人士最好的支持是理解、接纳和适当的帮助,而非过度的同情或区别对待。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