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遗传因素管理:自闭症与染色体异常(如脆X阳性)和多基因遗传相关,建议有家族史的夫妇进行孕前基因筛查。
2. 围产期保健:避免高龄妊娠、早产、宫内缺氧等高危因素,通过规范产检降低风险。
1. 感官刺激训练:新生儿期开始通过视觉(注视人脸)、听觉(母亲声音)、触觉(按摩)等刺激促进神经发育。
2. 有效陪伴:避免让孩子独自玩耍过久,家长需通过眼神交流、共同游戏等方式主动互动,减少自我刺激行为。
1. 识别早期信号:如3-6个月不会笑、6个月不认人等社交反应缺失需警惕。
2. 早产儿特殊干预:按矫正月龄进行运动、认知训练,2岁前是追赶发育的关键窗口期。
1. 行为训练:包括社交技能、认知理解和自我照顾能力的系统训练。
2. 多学科协作:结合康复治疗(如针灸)、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等综合手段。
需要强调的是,自闭症病因复杂,现有预防措施主要通过降低风险因素和促进发育来实现。若发现异常表现,建议尽早在专业机构评估并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