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眼神交流缺失:患儿回避目光接触,即使父母呼唤或逗弄也极少对视,显得"视而不见"。
2. 抗拒肢体接触:对拥抱、抚摸等亲密行为表现出抗拒,甚至害怕与父母肌肤接触。
3. 孤立行为:在集体环境中独自玩耍,不参与互动游戏,如幼儿园时蹲在角落。
1. 语言迟缓或倒退:部分患儿2-3岁仍不会叫"爸爸妈妈",或曾有的语言能力逐渐丧失。
2. 表达方式异常:通过拉扯他人手指向需求物品,而非语言表达(如拽妈妈手要馒头)。
3. 重复或无意义语言:机械重复短语或电视广告词,或喃喃自语内容难以理解。
1. 重复动作:如反复开关灯、转圈、拍手,或长时间盯着旋转物体(如风扇)。
2. 固定习惯:坚持用同一餐具、走固定路线,环境变化会引发强烈不安。
3. 特殊兴趣:对普通玩具无兴趣,却痴迷于特定物品(如卡片、车轮)。
早期发现这些表现需及时就医干预,通过专业训练可改善部分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