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目光与表情交流缺失:回避与他人对视,对拥抱、抚摸等亲密行为表现出抗拒或冷漠,难以理解他人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
2. 人际交往困难:不愿主动参与集体活动,即使参与也多为被动角色,缺乏与同龄人互动的兴趣,无法建立正常的伙伴关系。
1. 语言发育迟缓或倒退:可能仅会说简单词汇(如“爸爸”“妈妈”),或出现鹦鹉学舌式的重复语言,部分患儿表现为自言自语且内容无意义。
2. 非语言沟通障碍:较少使用手势或姿势表达需求,常通过拉拽他人指向物品而非语言表达。
1. 重复性动作:如反复排列玩具、走固定路线,对特定物品(如玩具熊)过度依赖,若被拿走会情绪失控。
2. 环境刻板要求:拒绝日常生活常规变化,如坚持相同饮食、睡眠习惯或游戏方式(如反复开关门)。
1. 智力发育不均:约70%患儿存在智力落后,少数可能在记忆、音乐等领域表现突出。
2. 情绪与感知异常:易出现焦虑、多动或自伤行为,部分对声音、触觉过度敏感或迟钝。
若发现上述症状,建议尽快就医评估。研究表明,5岁前开始高强度行为训练和语言干预,可显著改善社交与认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