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轻度自闭症儿童通常可融入普通教育
若孩子在3岁前接受系统干预(如行为训练、融合教育),且社交和认知能力接近同龄水平,多数能适应普通学校。高功能自闭症儿童尤其可能通过个性化支持(如资源教室、专职教师)实现随班就读。
例如,部分孩子可能在语言表达上无碍,但需针对性解决社交规则理解、情绪管理等问题。
2. 中重度自闭症需特殊教育支持
症状较重(如明显攻击行为、多动)的孩子更适合特殊学校或康复机构,这类环境能提供更多专业资源和结构化课程。
教育部2025年新规明确,对无法到校的重度自闭症儿童,可注册学籍并安排送教。
3. 政策与资源保障
融合教育推进:多地普通学校开设随班就读,每班接收不超过3名特殊儿童,并配备资源教师。
补助政策:如山东省为0-14岁自闭症儿童提供每年最高1.6万元康复训练补贴,减轻家庭负担。
4. 家长与学校的协作关键
入学前需评估学校接纳度,并与教师沟通孩子特点(如刻板行为需视觉提示或固定流程)。
杭州等地通过“结对班”模式,让自闭症儿童与普通孩子互动,提升社交能力。
自闭症儿童的教育需“因人施策”,早期干预和合理安置是核心。家长可结合孩子能力选择普通学校(需支持)或特殊教育,并充分利用政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