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指南 >

专家谈青少年自闭症学校

一、学校类型选择原则

1. 轻度/中度自闭症:专家邹小兵建议优先考虑主流学校(普通学校),但需确保学校能提供包容环境,避免歧视或霸凌现象。主流教育有助于社交融合,但需配套资源支持,如助教、个性化课程等。

2. 重度自闭症:特殊学校或特教班级更合适,这类学校通常设有自闭症专项课程,能提供结构化训练和针对性支持。我国特殊学校覆盖率较高,且部分已开设自闭症专属班级。

二、融合教育的关键支持

  • 政策保障:2024年起,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推动全学段衔接,包括孤独症儿童助教陪读制度、融合教育补助(如深圳学前融合补贴)等。
  • 社会网络研究:北京师范大学贺荟中的研究表明,普通班级中约37.7%的学生能主动接纳自闭症同学,但需通过干预提升互动质量,例如绘制班级社交网络图定位支持节点。
  • 三、职业教育新路径

    台州、杭州等地试点“3+2”中高职贯通项目(如中西面点专业),为自闭症青少年提供学历提升和就业技能培训,毕业后获全日制大专文凭。此类项目填补了高中后教育空白,家长反馈需求强烈。

    四、家庭与学校协作建议

    专家强调家长需坚持“包容、理解、支持”原则,区分孩子“不愿意”与“不能够”的行为,通过视觉化教学、社交故事训练等方法辅助学习。同时建议学校关注学生优势能力(如案例中轩轩的音乐天赋),而非仅聚焦缺陷。

    五、评估与资源申请

  • 评估工具:需使用PEP-3、VB-MAPP等标准化量表判断适应能力,中度自闭症通常表现为语言滞后但保留部分自理能力。
  • - 补助政策:江苏将康复救助延至16岁,宁夏纳入医保门诊慢特病保障,各地补助金额差异较大(北京最高36万/年),需持诊断证明至户籍地残联申请。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