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轻度/中度自闭症:专家邹小兵建议优先考虑主流学校(普通学校),但需确保学校能提供包容环境,避免歧视或霸凌现象。主流教育有助于社交融合,但需配套资源支持,如助教、个性化课程等。
2. 重度自闭症:特殊学校或特教班级更合适,这类学校通常设有自闭症专项课程,能提供结构化训练和针对性支持。我国特殊学校覆盖率较高,且部分已开设自闭症专属班级。
台州、杭州等地试点“3+2”中高职贯通项目(如中西面点专业),为自闭症青少年提供学历提升和就业技能培训,毕业后获全日制大专文凭。此类项目填补了高中后教育空白,家长反馈需求强烈。
专家强调家长需坚持“包容、理解、支持”原则,区分孩子“不愿意”与“不能够”的行为,通过视觉化教学、社交故事训练等方法辅助学习。同时建议学校关注学生优势能力(如案例中轩轩的音乐天赋),而非仅聚焦缺陷。
- 补助政策:江苏将康复救助延至16岁,宁夏纳入医保门诊慢特病保障,各地补助金额差异较大(北京最高36万/年),需持诊断证明至户籍地残联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