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自闭症患者的托养基地方案,国内已形成多层次的解决方案,涵盖全生命周期照护、个性化服务及区域化政策支持。以下是主要方案类型及实施要点:
1. 江苏省试点方案
江苏省率先推出《孤独症人群全程关爱服务实施方案(2025—2028年)》,覆盖早期干预、教育、就业、托养等全阶段,2025年在无锡、苏州等9地试点,2026年起全省推广。方案强调政策衔接,如医保报销康复训练、义务教育100%覆盖等。

2. 深圳市全程支持
深圳通过《孤独症全程支持服务实施方案》,建设300个集中托养床位(2025年投用),重点服务无自理能力的重症患者。同时优化医保政策,允许家长医保账户支付患儿医疗费用,并社区寄宿制托养模式。
1. 榉之乡“一人一策”
该机构在江苏、广东等地分校提供终身托养服务,通过评估(如兴趣偏好、社交表现)制定个性化方案,动态调整课程(如手工、园艺、社交训练)。针对低功能患者,还提供一对一生活照料和情感陪伴。
2. 动态评估与优化
托养效果通过行为表现(刻板行为减少)、社交能力(互动频率)、生活自理(独立穿衣洗漱)等维度评估,定期调整计划。
1. 硬件与人员要求
合格机构需配备医疗团队(医生、康复师等)、无障碍设施及安全监控系统,定期健康体检(如榉之乡年度全面评估+季度专项检查)。
2. 托育行业规范
国家《托育机构质量评估标准》(2024年实施)明确资质(营业执照含托育服务)、空间(活动室面积≥35㎡)、人员(无犯罪记录证明)等要求,适用于自闭症托养机构参考。
提供生活照料、康复训练、技能培训等服务,由家长发起解决本地资源短缺问题。
通过爱心超市、手工作坊等帮助患者掌握生活技能,促进社会融入。
以上方案均注重家庭参与和社会支持,旨在为自闭症群体构建安全、尊严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