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起患癌男子帮助病友代购印度廉价抗癌药被起诉的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这种印度仿制的抗癌药在我国并未获得合法批号,因此在法律意义上被视为“假药”。对于许多癌症患者来说,这种假药却是他们的“救命药”。相关部门在加强对此类代购行为的监管的也应该积极寻找解决办法,让患癌群体能够吃得起救命药,而不是冒险去海外代购。
对于癌症患者来说,“不吃药就只能等死”是他们面临的现实。以慢粒白血病和间质瘤患者为例,他们口中的“药”,就是近日引发广泛关注的抗癌药“格列卫”。
今年43岁的老张是河北省张家口的一名公务员,去年被确诊为间质瘤。医生告诉他,目前治疗间质瘤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服用“格列卫”。药物的高昂价格让老张倍感压力,他形象地描述了家庭的经济状况:“中秋节全家就买了一条鲤鱼,三斤猪肉。”
老张算了一笔账,一盒“格列卫”需要自费7200元,一个月需要两盒,三个月则是沉重的负担。尽管河北地区可以申请报销部分费用,但个人仍需承担21600元的费用。而这对于每月收入仅2160元的老张来说,无疑是巨大的经济压力。他无奈地表示:“如果不吃这个药,生命可能只有几个月。”
公开资料显示,胃肠间质瘤是一种高发疾病,早期症状与胃癌、肠癌相似。在“格列卫”研发成功之前,该病的术后5年复发率超过50%,生存率不足40%。而现在,“格列卫”的有效率超过80%,成为许多患者的救命稻草。
许多患者并没有老张那么幸运。全国大部分地区并未将这款救命药纳入报销范畴,导致许多患者无法承担高昂的费用。他们不得不选择购买廉价的仿制药来维持生命。正如一位患者所说,“有人拿慢粒比喻成糖尿病,每天不能断药。没有本群(病友群),要活命就得去吃高价药!”
仿制药的价格相对较低,成为了患者的选择之一。他们通过病友群联系到长期为患者代购的“老外”,购买这些仿制药。一位患者表示,“一次买九盒,平摊下来每盒才三百多。这比一年花费十万要划算得多。”
这些仿制药并非长久之计。正如相关人士所言,这些药物在我国是法律意义上的“假药”,存在很大的风险。相关部门在加强监管的也应该积极寻找解决办法,让患癌群体能够吃得起真正的救命药。最好的措施就是将高价抗癌药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让每一个癌症患者都能够得到治疗的目标。你是否曾担忧过购买到假药的风险?小李坦言,这种担忧是普遍存在的。对于那些依赖特殊药物如“格列卫”来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或间质瘤的患者来说,他们的担忧更为深刻。他们清楚,药物的真假直接关系到生命的安危。
小李透露,有些人曾因为购买到假药而耽误了治疗,甚至影响了病情。这些人在面对药物时只能无奈接受现实,因为他们别无选择。当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主要依赖于靶向治疗药物,其中“格列卫”因其卓越的治疗效果,成为患者和学界最为认可的药物。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病房主任江倩指出,“格列卫”可以使绝大多数患者过上与正常人无异的生活。进口原研药物的高昂价格让许多患者望而却步,转而寻求价格较低的印度仿制药。这并非他们的首选,而是现实所迫。
尽管国内已有仿制“格列卫”的国产药物,价格较进口药物有所降低,但仍然无法与印度仿制药相抗衡。更重要的是,患者们对国产仿制药的信赖度极低。李先生的父亲表示,医生们普遍推荐使用瑞士进口的“格列卫”,并不推荐患者使用印度或国产药物,因为药效和纯度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复发期的提前。
江倩主任提到,国产仿制药在慢粒白血病患者中的使用比例较低,目前医生正在进行临床研究以获取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数据。患者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国产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可能的副作用情况仍然不明确,这使得患者们更加信赖进口药物。
随着“格列卫”的疗效逐渐被认可,需要服用此药的患者数量也在不断增加。高昂的价格让许多患者无法承担。他们只能铤而走险,购买价格较低的印度仿制药以求生存。
面对这一情况,患者们的诉求异常强烈:他们希望“格列卫”能被纳入医保,以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他们表示,虽然格列卫是慢粒白血病患者的用药,但同时也是间质瘤患者的救命药。一位患者表示,一年全国新增的间质瘤患者不过一两万,将格列卫纳入医保并不会造成很大压力。
一些患者感慨道,医保应该保护的是生命和健康,是千万家庭的幸福。他们担心,如果不将高价药物纳入医保,他们将无法承担治疗费用。临床医生也呼吁,“格列卫”这类高价的救命药应当被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无论是进口药还是国产仿制药都应该降价,让更多需要这些药物的患者受益。
相关新闻推荐: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高价药物为疾病治疗带来希望。如何平衡药物价格与患者的经济负担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医保制度的完善与调整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