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奇闻趣事 >

自闭症为什么称为自闭症

1. 核心症状特征

该名称源于患者最典型的表现——对外界环境的自我封闭倾向,表现为:

  • 社交互动中极度孤立,缺乏眼神接触和情感共鸣
  • 沉浸于自己的世界,对他人存在和社交信号无反应
  • 语言交流障碍,约40%患者存在语言发育迟缓或倒退现象
  • 2. 术语演变历史

  • 1911年由瑞士精神病学家布勒首次提出"Autism"一词,原用于描述精神分裂症的自我隔离症状
  • 1943年里奥·坎纳通过11例儿童病例确立"早期婴儿自闭症"诊断概念,强调其"情感接触障碍"特征
  • 中文"自闭症"译名直接反映了"自我封闭"的行为特点,而"孤独症"则侧重描述其离群索居状态
  • 3. 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 不同于单纯的智力低下,其核心是神经发育异常导致的社交信息处理障碍
  • 台湾地区使用"肯纳症"正名,强调这是脑损伤导致的广泛性发展障碍而非主观封闭
  • 4. 命名争议与规范

    中国残联建议统一使用"孤独症"称谓,避免"自闭"一词可能带来的误解和污名化。但医学领域仍保留"自闭症谱系障碍(ASD)"的术语体系。

    当前研究更倾向认为这是大脑信息处理方式的先天差异,而非主动的自我封闭。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社交适应能力。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