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神经发育性障碍,主要表现为社交交往困难、沟通障碍以及重复性行为和局限性兴趣。针对自闭症儿童的教学设计需要特别考虑他们的特殊需求和发展特点。以下从多个维度分析自闭症教学设计的核心目标。
自闭症儿童教学的基础目标应聚焦于建立基本的学习能力和生活适应能力。这包括:
1. 安坐能力与听从指令:这是开展任何教学活动的前提,需要通过短期(3-5分钟)的小组活动逐步培养,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2. 日常生活技能:如接受强化物被终止(如停止玩iPad去吃饭)、接受次优选择(如接受草莓味而非巧克力味)、接受等待和被拒绝等基本生活适应能力
3. 基础配合度:包括视知觉模仿意识和基本行为规范的建立,这是干预初期的重点目标
针对自闭症的三大核心障碍(社交互动缺陷、沟通障碍、刻板行为),教学设计应有针对性地设定目标:
1. 社交能力发展:
2. 沟通能力提升:
3. 行为管理:
不同教育阶段应有不同的教学目标侧重点:
1. 早期干预阶段:
2. 学前教育阶段:
3. 小学融合阶段:
有效的自闭症教学设计必须建立在科学评估基础上:
1. 评估先行:没有准确评估就无法制定针对性教学计划,甚至可能导致教学方向偏差
2. 分领域评估:包括认知、精细动作、语言表达、语言理解、粗大动作、动作模仿、行为特征等多个维度
3. 阶段性评估:建议每3个月或一个干预阶段后进行专业评估,调整教学目标
4. 目标分层:根据评估结果设定短期(周/月)、中期(季度)和长期(年度)目标,形成阶梯式发展路径
自闭症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进社会融合,这需要:
1. 功能适应:通过教育干预促使孩子在功能上适应社会,行为表现接近正常
2. 环境支持:创造包容的社会环境,提高公众对自闭症的认知和理解
3. 家校合作:家长和教育机构明确分工,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合力
4. 终身学习:部分自闭症患者甚至需要到30岁仍在练习基本社交技能如打招呼,教学设计需有持续性
自闭症教学设计目标的设定应当基于科学评估,尊重个体差异,采取小步骤渐进式策略,同时注重家校社协同,才能最大程度地帮助自闭症儿童发展潜能,实现社会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