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深入一种传染病的特点与症状
猴痘是一种因猴痘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属于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属中的DNA病毒。其感染过程独特,症状明显,需要我们深入了解与警惕。
一、猴痘的典型症状分期
猴痘的病程通常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潜伏期:无明显症状,一般为7至17天,平均约12天。
前驱期(发病初期):此阶段突发高热,体温可超过38℃。伴随头痛、肌肉酸痛、乏力等全身症状。还会出现淋巴结肿大,主要见于颈部、腋下及腹股沟等部位。咳嗽、咽痛以及胃肠道症状如恶心、腹泻等也可能出现。这一阶段是猴痘与天花相区别的关键。
皮疹期:发热后1至3天,面部首先出现皮疹,随后蔓延至四肢及全身。皮疹从斑疹发展为丘疹、水疱、脓疱,最后结痂。这一过程常伴有疼痛或瘙痒。手掌和足底常受累,口腔、生殖器黏膜也可能出现皮疹。
恢复期:结痂脱落后,大部分情况下不会留下疤痕(除非严重皮损)。整个病程大约持续2至4周。
二、猴痘的其他重要特征
传播方式:猴痘病毒主要通过密切接触(包括皮肤病变、体液)以及飞沫(特别是Ib变异株)或污染物传播。
易混淆疾病:猴痘的初期症状与流感、新冠病毒等相似,主要表现为发热、肌痛等,因此需要通过核酸检测等医学手段进行鉴别。
高危人群:儿童、免疫力低下者等特定人群可能出现猴痘重症。
若您或您身边的人出现类似症状,请及时就医并进行病毒检测。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已有疫苗如MVA-BN可用于预防猴痘,单剂有效率约为76%,为预防和控制猴痘提供了有效手段。我们应该加强个人防护,定期进行体检,共同防范猴痘病毒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