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神经发育异常导致社交信息处理障碍
自闭症儿童的大脑在处理社交信息(如眼神、表情)时存在异常,他们可能难以理解或赋予眼神接触社交意义,因此主动回避对视。研究表明,当成人持续正面交流时,他们反而会转移视线,但短暂互动后停止关注(如发出惊叹声后转头),他们却能更好地观察社交场景。
部分患儿存在“过度唤醒”或“过低唤醒”现象:或是对社交刺激过度敏感而逃避,或是对他人情绪反应迟钝,需要更强刺激才能感知。
2. 核心症状:社会交往障碍
自闭症的核心特征之一是社交障碍,表现为回避目光接触、对呼唤无反应、缺乏依恋行为等。患儿可能对他人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理解困难,导致不看人成为早期显著表现。
部分患儿即使有语言能力,也较少用于社交互动,更多用于表达需求,进一步减少眼神交流的机会。
3. 感觉异常与行为模式
感官过敏(如对光线、声音敏感)可能使患儿避免对视以减轻刺激。
刻板行为模式也影响注意力分配,他们可能更专注于固定物品或动作,而非人际互动。
4. 干预建议与注意事项
避免强制对视:强行要求孩子看人可能加剧抗拒,建议通过游戏(如做鬼脸、找五官)自然吸引注意力。
延迟满足训练:当孩子有需求时,引导其通过眼神接触表达,逐步建立功能性关联。
中医辅助干预:部分案例显示,惊吓等情志因素可能导致症状加重,中医通过安神定志、疏肝解郁等方法可能改善相关表现。
若孩子同时存在语言发育迟缓、刻板行为等症状,建议尽早就医评估,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