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职场人容易对现有工作产生倦怠感,觉得沮丧无趣,对新的、未来充满美好憧憬,而产生转职的念头。艺珂简瑜莹指出,有99%想要转职的人都决定留任,因为他们并没有对另一份工作深度地了解,才发现想像和实际间产生落差。
,在转职前做足「知己知彼」的功夫相当重要,「知己」就是了解自己的能力、专长、兴趣,以及想要换工作的真正原因。如果你只是对工作产生倦怠感,对于转职一事可能要多加考虑。例如媒体业、公关业、餐饮业、工程师等,都是工时长、压力大的职务,特别容易产生倦怠感,如果贸然换工作,可能会发现新工作还是不如己意,反而掉入不断换工作的循环。
如果是自己的能力不足,就要评估是否可以自我进修来克服困难。举例来说,假设你目前的工作需要很好的德语能力,但你努力进修后仍无法胜任,或许这份工作并不适合你,你可以考虑跟上司反应内部调职,或者另寻东家。
另一方面,如果是你现在的公司有营运危机,或是你的家庭或健康状况亮起红灯,那你就该认真考虑换工作了。「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不管做哪一份工作最重要的就是热情。」艺珂简瑜莹提醒。
转职中,想清楚机会成本再动作
决定转职之后,就要做到「知彼」,分析想转换的公司和职务是否与自己的期待、是否能力相符等等。每份工作都需要一定程度的专业,转职时还要考虑机会成本,若是公司内转职,或同领域转职,机会成本较低,公司文化和职务内容是最需考虑的地方。
在跨领域转职的部份,一定要有万全的准备,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不管是在心态上,还是能力上都要准备充足再出发。简瑜莹提到,跨领域转职会让以往的年资、薪资都归零,有些人无法接受重新开始,造成转职失败,原因就出在心态上没有准备好。
,究竟该先辞掉旧工作再来寻觅新工作,还是边工作边寻找新工作呢?这要视个人经济状况,和对「职业空窗期」的风险承担度而定。如果辞职会导致经济困难,加上家人不支持而形成庞大的心理压力的话,就宁可「骑驴找马」。
如果空窗期已提前安排进修,或是经济上可以允许适当的放松,就可以慢慢物色新工作。简瑜莹表示,有些人可能因为家人不支持空窗期,导致在决定下一份工作时过于草率,轻易就接受新工作,发现不适合,结果愈换愈糟。
转职后,尽早融入新公司文化
到了新东家之后,一定要尽早融入新公司文化。包含公司是否有员工早操的习惯,平常同事怎么穿衣服,公司是不是很在意迟到等等都要特别注意。
至于如何跟旧东家「开口说再见」,简瑜莹认为以诚实为上策。在离职前一个月就要向旧东家提出说明,并与其保持良好的关系,未来或许还有合作的机会。除了少数极端案例,一般公司通常都会给予祝福。
总归一句,只要对自己的能力有深刻了解,对新工作也充分分析,转职绝非难事,做足功课再出发,你就能聪明跳槽,闯出另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