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一名十四岁的国二男生阿信,因沉迷于玩网络连接游戏,有时直到凌晨三、四点还不想睡觉,对此家人感到忧心,因而拔掉网络线,不料竟引发阿信作势动手打人的情形;医师指出,近年来网络世界占据青少年的市场,十个就有三个出现网络成瘾倾向,建议家长建立规则、监督,并多多陪伴孩子走向户外,找出虚拟世界以外更有趣的事,也可增进亲子关系。
台中慈济医院身心科萧亦伶医师表示,该名学童「阿信」小学时在课业上表现十分优异,成绩一直保持前十名,上国中后课业加重,在班上的排名直直落,他开始变得烦躁、容易生气、食欲变差、功课压力很大。家长刚开始认为是青春期正常的阶段,加上无暇管教,并没有特别在意,直到发现凌晨三点还沉迷于电脑前玩游戏,拔掉网络线阿信却作势要打人,妈妈才惊觉不对劲将带孩子去身心科诊断。
萧亦伶医师指出,忧郁、易紧张,人际社交交互技巧不足,甚至注意力不足过动症的孩子,网络成瘾机率较高,这类孩子碰到真实的人就会避开,而网络上不必跟真人接触,仿真有成就感的角色、表现自己,成就感愈来愈大就会越有吸引力。而家长对于孩子应帮忙处理忧郁、焦虑情绪的能力,当发现子女异状时,与孩子一同讨论解决方法,共同建立规则并做到监督,也可以请学校辅导室协助,在学校的情境中,学习处理人际交互问题或学校适应状态所产生的情绪问题。
萧亦伶医师呼吁,预防网络成瘾的方式有很多,药物可以调整情绪波动,在人际交互、情绪焦虑辅导处理上,倚重学校老师协助教导学生如何处理紧张、焦虑,长期低头玩手机、打电脑,平时保持40分钟做一次肢体伸展也有助于身体健康,在家庭生活中,朋友、家人陪伴子女走向户外,找出比虚拟世界更让他们感兴趣的事,如登山、骑脚踏车等运动,也可从中培养运动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