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师 >

网上「采收」人脉,可别挖到地雷!

  • 心理师
  • 2023-05-31
  • www.zibizhengw.cn
  • 自闭症康复

最近你一定更明显地感受到一股史上最强网络全民运动——Facebook席卷台湾,曾在一周内增加35万的用户数,年龄层更集中在25~34岁的年轻上班族。有人用Facebook经营人脉、甚至金脉,却有人因而带来工作困扰。究竟「脸书」带给大家是工作的助力或阻力?

原文刊登于CHEERS杂志2009年10月,109期。

「你有Facebook吗?」「哈哈,我偷了你农场的菜!」这些话已经成为许多上班族见面的招呼语。你相信吗?竟然还有公司部门主管开放同事,晚上7点一起玩Facebook,借此联系同事之间的情谊,加强凝聚力。

9月中旬Facebook首席执行官Mark Zuckerberg宣布,全球Facebook注册数破3亿,直逼全球第4大人口数国家的美国。其中,台湾的成长速度最惊人,根据非官方的 CheckFacebook网站指出,目前台湾用户数已突破320万,达3,235,020人(统计至2009年9月23日),使用年龄层则集中在 25~34岁。

根据创市际「ARO网络测量研究」报告指出,Facebook的8月网络到达率已上升至44.93%,有573.5万名网友造访,ARO排名第3,仅次于Yahoo!奇摩与无名小站,胜过Google、PChome Online、YouTube(编按ARO为综合考量广度、忠诚度与黏度等3种衡量网站表现因素的数值)。

究竟大家都在Facebook上做什么?休闲娱乐与经营人脉是两大用途,达摩传媒BloggerAds调查显示,31.3%的受访者把Facebook当成休闲娱乐工具,为联系亲友感情(20.5%)、认识新朋友(11.1%)、寻找失联朋友(8.9%)、经营人脉(6.1%)。

而用户爱用Facebook的主因则是有好玩的游戏与测验(19.8%);打发时间(18.2%);大家都在用,我也用看看(12.7%)。

采访过程中,「同事都在用,我不用怕跟不上话题」确实是个普遍答案,这种社交的强大拉力,让Facebook的会员数像细胞分裂般倍数扩张。

穿梭真实和虚拟的人脉吸引力

搜索力、链接力、凝聚力等3力,是用户公认Facebook最迷人的地方。

一场20年不见的旧同事聚会,令李奥贝纳广告公司策略规划总监梁曙娟不得不佩服Facebook的魔力。由于大陆广告业的发展,让台湾中生代以上的广告人,早就分散北京、上海、香港各地发展事业版图,但20年前担任台湾智威汤逊广告公司董事长的苏雄加入Facebook后,不到1个月就召集了40位在现今广告界具有分量的智威汤逊老员工在台北相聚。

「这就是Facebook惊人的搜索力,」梁曙娟赞叹说。只要输入个人email、学经历,过去认识的朋友一下子统统出现眼前。

除了联系旧朋友,Facebook还可以帮上班族认识新朋友,系统会自动分析现有朋友名单,找出可能认识的用户,并递送推荐朋友,让人脉不断延伸。

很多人透过Facebook才发现,「原来我们两人有共同认识的朋友,」中华电视公司业务部创意企划中心召集人吴幸娟指出,这种交友的紧密度更加深用户之间的友谊。

透过免费的开心农场、餐城等小游戏,有时当面不好意思表达的关心,多了传递管道。中午休息时间,同事讨论最多的不是下班后去哪里,「而是你的农场种了什么,」全球知名药厂赛诺菲安万特(sanofi aventis)产品经理袁宁笑着描述这种有趣的办公室新话题。

行销力与业务力更加延伸

除了吸引力,Facebook发挥的行销力也令人惊艳,例如美国汉堡王在网络举行「用朋友换华堡」的运动,文案写着「你虽然喜欢朋友,但你更爱华堡……。」Facebook用户只要砍掉10个朋友名单,就能免费获得1个华堡,结果总共吸引了23万人参与,成功引爆话题。

对行销与业务工作者而言,Facebook是建立并运用人脉的好方法。例如美商贺宝芙台湾分公司最年轻的总裁级直销商胡国伟与卓雯瑛夫妻档,不到35岁,月收入就超过50万元,他们的高业务力来自使用网络社区工具,包括博客、Twitter与Facebook。

两个人的Facebook朋友数合计高达1,170人,当中不乏潜在客户,但他们却很少在Facebook谈产品,仅跟朋友分享生活体验。「把Facebook当成是杂志封面,先设计主题引起讨论,」卓雯瑛说,再导引大家去延伸阅读他们的博客。

胡国伟分析,Facebook的优势,是快速聚集人气,但劣势是新文章不断取代旧消息,无法分类搜索,不适合放需要时间消化的信息。而且Facebook上的消息太庞杂,让偏向质化沟通的内容易被忽略,这也是他们选择以博客当作主要沟通接口的理由。

尽管在年轻人间蔚为风潮,但许多公司并不鼓励员工在上班时间使用Facebook。甚至重视信息安全的公司,如台湾大哥大等,进一步直接封锁公司电脑连上这些网络通信工具。对上班族来说,Facebook带来的不只是「乐趣」而已,背后有很多值得注意的课题必须小心,否则,它可能会让你在职场上埋下你不知道的「地雷」。

课题1管不住的超强传播效应

美容专栏作家、前《中国时报》美容组组长张玉贞是Facebook的重度爱好者,短短使用2个月,朋友数就高达460多位。她曾在Facebook帮朋友找工作,在涂鸭墙写下一句「有没有人要找美容编辑?」几天之内就出现了10个工作机会,在一职难求的时代,这种高效率让张玉贞感到很惊讶。

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句话引起的负面效应一样可能很大。袁宁就曾因一句与朋友聊天的玩笑话,竟引起两次各达约50次的留言回复,终于促使这件事传到当事人主管耳中。这次经验让他深刻体会到「绝对不要在Facebook谈论与工作相关的人事物。」

美国总统欧巴马之前拜访美国维吉尼亚州一所高中时,面对学生提问,给了一个忠告「你在Facebook发布的消息,可能会回过头造成你的麻烦,因为你不知道年少时候的不当言行,什么时候会被再重新提起。」

欧巴马自己在竞选美国总统期间,就曾因他的前任本堂牧师过去煽动性的演说影片被放到YouTube上,差点造成无法代表民主党角逐总统大位的危机。

随着Facebook用户数激增,愈来愈多企业将它视为掌握员工个人生活的另一平台。根据美国知名求职网站CareerBuilder.com调查,4成 5的雇主表示会利用各个社交网站了解求职者的背景数据与言行举止;其中有3成雇主使用Facebook查找求职者状况,比例最高。而雇主最在意的是,冒犯性、不适当的照片或歧视性的留言等网站内容。

换言之,你未来的工作机会,很可能莫名砸在Facebook的不当发言上,怎可不慎?

课题2小心隐私大曝光

Facebook是完全公开的平台,所有人都能透过搜索系统找到你。如同当红的6度分隔理论(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所指出,在Facebook等社区网站中,每6个人就可能有1个是你认识或认识你的人,这个人也许是你不喜欢的、不想联系的,但他们都可能找到你,甚至知道你的近况与心情。

这是个人隐私权遭受的最大挑战一个人无法隐瞒原本不想给某些人知道的内容。梁曙娟进一步指出,大部份人并不完全理解Facebook的功能,经常不自觉按了不该按的键,却又不知如何补救。

要避免这种风险,可以透过以下几种做法1.部份内容加密;2.个人数据不对所有人公开;3.定期查看你的数据;4.仔细阅读每个按键的说明;5.慎选朋友清单。

课题3哪些人该加、不该加?

达摩传媒行销业务总监许景泰曾在个人建立的Facebook社区中做过一个有趣的调查你的Facebook会拒绝谁主动加入?是旧情人?昔日或现任老板?仇人?……结果比例最高的答案是老板。

到底要不要让老板加入你的Facebook?这个问题确实困扰许多人。如何处理最好,端看你对老板的态度,以及老板的个性。

宝侨家品(P&G)对外事务部经理郭琬苹使用Facebook将近1年时间,由于任职于外商,工作伙伴与主管遍布全球各地。其中,她有一位工作地点在深圳、相当迷恋网络沟通的直属主管,经常透过黑莓机使用Facebook告诉大家他的现况,有天她的主管来邀请她加入他的Facebook,「要或不要」困扰了她很久。

后来她发现,透过Facebook,即使她与主管位处异地,也能随时掌握主管状态,反而有助于向上管理。而且只要谨守不谈工作以外八卦的原则,加入Facebook就不会觉得有压力。

郭琬苹的主管想透过网络工具,与异地同事联系感情;事实上,也有老板想透过Facebook监看员工。若想避免公私不分的困扰,不妨申请两个Facebook帐号,把工作与生活彻底分清界线,更能无压力享受网络社交功能。

一位知名的投顾公司总经理就拥有两个Facebook帐号,一个是专业的投顾专家,透过Facebook分享理财见解;一个是在朋友眼里「有点三八」的他,分享生活点滴。在工作所属的Facebook页面中,他封锁交友功能,以防堵朋友不小心成为社区粉丝,而且交代所有朋友不准到这个帐号的涂鸭墙留言,借此「预防客户看到非专业财经的形象。」

课题4时间一点一滴流失了!

Facebook进入台湾已有一段时间,为何突然爆红?主因是今年开始免费提供许多在线小游戏,包括开心农场、餐城,还有各式各样的心理测验。

这些小游戏让许多人玩上瘾,「无时无刻想看看农场状况,」信息工业策进会行销经理尹皓直言,即使出差,他也会一直挂念。有些人还会三不五时打电话请友人帮忙采收农场的蔬菜,虽然有点令人啼笑皆非,但这种现象确实十分常见。

这些小游戏有开发话题、加强凝聚力的功能,却考验用户的克制力与纪律。聪明的用户为避免自己投入太深,通常会为自己做些规范,包括规定使用时间,设置闹钟提醒自己,又或者只玩几种游戏,或索性不碰任何游戏。

另一项伴随而来的影响是,只要朋友在你的Facebook留言、回应或其他动静,Facebook都会发email通知你,很多人的电子信箱经常被灌爆,必须花更多时间整理。其实这也有方法破解,只要在Facebook更改设置,你的电子信箱会自动防堵来自Facebook的信件。

没有人会怀疑Facebook对经营人脉、金脉、口碑行销的正面助益。但要提醒上班族的是你使用Facebook的主要目的为何?这将影响你如何正确经营你的Facebook。聪明运用它,这本「书」的资源取之不尽,但千万不要让Facebook变成你的工作阻力!


  该文章《网上「采收」人脉,可别挖到地雷!》由网友『与歌与酒。』投递本站,如果您觉得该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和站长联系处理!另:该文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