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师 >

端午为何说端午安康

  • 心理师
  • 2025-05-02
  • www.zibizhengw.cn
  • 自闭症康复

一、传统渊源:驱邪避疫与自然的律动

端午节,这一承载千年传统的节日,自古以来便与夏季的自然节气紧密相连。在古人的观念中,五月(午月)是一个特殊的时刻,湿邪秽毒盛行,因此端午节习俗中蕴含着驱邪避疫的深意。挂艾草、佩香囊、饮雄黄酒等习俗,都是人们祈求健康平安、驱邪避疫的表达。这一传统中的“安康”,不仅仅是一种祝愿,更是人们对健康和平安的深切渴求。

端午节也承载着祭祀与纪念的色彩。早在长江流域,端午节便是祭祀龙图腾的节日。后来,这个节日逐渐融入了纪念屈原、伍子胥等历史人物的元素。这些祭祀与纪念活动,使得端午节更具庄重色彩,也解释了为何在某些人中认为不宜使用“快乐”,而更倾向于用“安康”来表达祝福。

二、当代的迷雾与真相:网络谣言的挑战

近年来关于端午节祝福的说法,因网络谣言而引发争议。一篇自媒体文章让“端午安康”的说法流行起来,文中虚构的“非遗专家杨广宇教授”称端午节是祭祀日,只能祝福“安康”。但实际上,历史文献中并无此明确记载。端午节的起源早于屈原投江,且历史上兼具祈福与欢庆的性质。

实际上,“快乐”与“安康”并不矛盾。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如赛龙舟、吃粽子等,都带有浓厚的娱乐性质。古代文献中亦有“贺端阳”等表述,说明“快乐”与端午节的庆祝氛围是相契合的。“安康”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健康的祈愿,两者可以并存。

三、现代传播中的文化融合与重构

在当代社会,公众对传统节日的内涵进行再解读,“安康”因符合健康诉求而被广泛接受。这种选择更多地反映了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选择性重构,而非历史原貌。

对于这一现代传播中的文化现象,非遗保护机构和学者普遍认为,端午节兼具庄重与欢乐的性质,两种祝福语均可使用。强制区分“快乐”与“安康”实际上是对节日的误读。

“端午安康”的流行是传统习俗与现代文化互动的结果。它既承载了驱邪避疫的传统根基,又受到网络谣言的短期影响。从文化包容性的角度来看,“安康”与“快乐”都是表达祝福的方式,前者侧重于健康祈愿,后者则体现了节庆的欢愉氛围。让我们在这个端午节,无论是选择祝福“安康”还是“快乐”,都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与节日的欢乐。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