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的节奏日渐加快的今天,我们往往被催促着不断前行,对于老年人来说,缓步而行,才是他们养生之道的最佳选择。中国的古老智慧中有一句民谚:“急行无好步,缓走当歇气”,这句话被王宏才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的权威专家,在对《生命时报》的访谈中提及,它隐藏着老年人调养气血的秘诀。
老年时期,不同于气血旺盛的年轻时,老年人的身体普遍呈现气血偏虚的状态。他们更容易感到疲劳,活动量稍大就会出现头晕眼花、呼吸短促、心跳加速等身体反应。这是身体衰老的必然过程,但有的老年人却不愿接受这个事实,他们依然追求与年轻人相同的活动强度,这无疑是对养生之道的误解。王宏才教授指出,走路或运动过快在中医看来属于过劳的范畴,会耗伤气血。年轻人可能稍作休息就能恢复过来,但老年人却需要更加谨慎。
对于那些患有特殊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骨关节疾病的老年人来说,走路或其他运动都应减缓速度。有心脏病的老人,运动过量会加重心肌供血不足,诱发或加重疾病。而脑血管的血液循环也依赖于心脏的正常泵血,过量的运动会导致脑供血不足,同样存在危险。老年人的协调能力下降,走路过猛过快容易摔倒,轻则造成软组织挫伤,重则引发骨折、脑震荡等严重后果。
那么,老年人应该如何进行散步呢?专家建议,老人散步时不宜太快,每分钟约走60—70步即可。为了达到锻炼的效果,每次散步最好持续30分钟左右。对于体质较差的老人,建议使用合适的手杖,以增加双腿的支撑力,确保安全行走。
让我们铭记这句古老的民谚:“急行无好步,缓走当歇气”,在追求健康之路上,老年人需要的是稳健的步伐和理性的选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享受生活的美好,迎接每一个灿烂的清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