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解读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养老保险体系的改革方向,我们看到国家正致力于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并推动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蓬勃发展。这一战略部署,旨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养老保险需求,确保养老保障更加稳健、更加可持续。
在我国,养老保险体系以三大支柱为支撑。第一支柱是基本养老保险,已经基本健全并实现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为广大民众提供了基本的养老保障。第二支柱为企业(职业)年金,其发展势头良好,为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发挥了积极作用。而第三支柱,即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作为国家关于第三支柱的制度性安排,正逐渐崭露头角,为个人补充养老提供了更多选择。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召开的个人养老金制度启动电视电话会议,标志着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启动实施。这是一个补充养老保险制度,是政策支持、个人自愿参加、市场化运营的。采取个人账户模式,由个人缴费、实行完全积累,旨在通过政策引导,鼓励人们在年轻时进行养老储备,为老年生活再添一份保障。
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实施,不仅有助于劳动者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实现收入的合理分配,还能通过市场化运营的方式实现积累资金的保值增值。参与个人养老金制度还能享受税优政策,缴费和投资环节都有税收优惠,这无疑增加了人们参与的积极性。
为了确保个人养老金的资金安全,产品采取名单式管理模式,所有个人养老金金融产品都由金融监管部门确定,并通过相关平台公布和更新。这意味着,老百姓可以安心地把自己的钱放进去。为了提高增值能力,个人养老金的实施坚持市场运作,鼓励更多具备资质的金融机构设计提供更多个人养老金产品,满足多样化需求。
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启动实施,是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里程碑。它不仅为个人提供了更多的养老保障选择,也促进了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完善和发展。这一制度的推出,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人民群众福祉的高度重视,为构建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养老保障体系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全新篇章:安全、规范、普及
人社部相关领导明确表态:个人养老金制度,如同为每一位公民的养老生活所筑起的坚固堡垒,其筛选标准严格,要求进入“白名单”的产品必须运作安全、成熟稳定,标的规范,并侧重长期保值。在这一制度的实施过程中,人社部门将始终坚守安全规范原则,保持高度的风险意识,严格监督管理,确保每一分养老钱的安全。
这一全新制度目前正处在一个先行试点阶段。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成都等36个城市或地区成为了首批试水的地方。不论身处何处,只要在这些地方建立了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的劳动者,都有机会参与这一制度,不受实际工作地和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开立地的影响。
参与过程十分便捷。劳动者需要通过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电子社保卡等全国统一线上服务入口,或者商业银行等渠道,选择“个人养老金账户开立”服务。随后,通过商业银行手机银行或柜面等渠道,建立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商业银行渠道,参加人可以一次性完成两个账户的开立。
完成开户后,参与者可以通过现金、手机银行或个人网银等渠道,在自然年度内一次性或分次向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缴费。人社部有关负责人提醒,在缴费阶段,参加人在预扣预缴或汇算清缴时,可以使用“个人所得税”APP扫码等方式,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完成缴费后,参加人即可着手选择购买符合规定的个人养老金产品。这一制度为个人养老金的投资增值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可能性。有了这份长远的规划和储备,参与者可以在未来的日子里,安心享受自己的养老生活,无需为经济来源而忧虑。这一制度的推出,无疑为每一位公民的养老生活带来了一份实实在在的保障和期待。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一制度的全国推广,为更多人的生活带来安定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