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师 >

药盒隐藏巨大利润背后揭露的监管问题在_2025_年

  • 心理师
  • 2025-05-31
  • www.zibizhengw.cn
  • 自闭症康复

公安部于11月17日在全国范围内发起了打击“7·20”系列特大制售假药案件的集群战役,这场行动迅速席卷了全国29个省区市的170余个城市。近日,公安部成功破获了一起价值20亿元的假药巨案,揭示了假药市场的四个利益链。

在这起案件中,最令人震惊的是,制售假药的整个利益链最底层竟然是医院的保洁员。这些本应在医院默默工作的底层清洁工,却悄然成为了假药利益链的一环,通过收购药品包装盒,他们有时能轻松获利至少300元。

假药市场犹如一只凶猛的巨兽,不断侵蚀着社会的健康防线。在这暗流汹涌的假药市场中,作为利益链条的一环,医院清洁工理应承担自己的罪与罚。他们不能因为身处底层或利益链条的末端就可以得到宽宥。

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假药盒,却可能暴露出监管漏洞的冰山一角。这些药品盒的流转和使用情况,无疑拷问着医疗垃圾处理机制。国务院早在2003年就出台了《医疗废弃物管理条例》,明确规定了医疗垃圾必须进行严格处理,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让和买卖。无论是医疗废弃物还是药品盒、药品瓶,这些垃圾理应得到妥善处理,那么清洁工为何能够擅自据为己有呢?这一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这起假药巨案也拷问了打击假药的监管机制。据业内估算,我国每年药品流通量中,有惊人的300亿元是假药。面对如此猖獗的假药态势,以及取证与认定难、网络与物流监管缺失等问题,司法机关在打击网络售假方面面临着新挑战。

相比传统销售渠道,网络售假、购假更为隐蔽,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放手不管。事实上,网络上活跃着许多未经批准的非法药店,它们在高利润、低成本、低风险的诱惑下不断推陈出新。仅仅曝光是不够的,还需要关停与严罚。打击网络黑店不仅是药监部门的事,互联网管理部门也不能袖手旁观。

每一种假药都可能带来轻则延误治疗、重则害人性命的后果。对假药的纵容就是对生命的漠视。假药泛滥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监管制度的疏漏和迟钝之处。要遏制假药泛滥、根除假药流通的土壤,就需要不断刷新监管方式,以应对制假售价的新形势。

值得一提的是,为有效控制假药制售,北京今年起将此类行为定为刑事犯罪,最严重者将被处以死刑。这一举措得到了国际反假联盟的好评。约瑟夫·西蒙尼表示,“北京似乎已意识到需要长期不懈地开展严打,这令我感觉像收到了一件圣诞礼物。”这一严厉的打击措施无疑为遏制假药泛滥注入了新的力量。

上一篇:口臭的原因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