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师 >

2025年类艾滋病针对亚洲人群现象解析

  • 心理师
  • 2025-05-31
  • www.zibizhengw.cn
  • 自闭症康复

阮金:一场与“类艾滋病”的较量

阮金,一个生活在田纳西州的普通中年妇女,外表看似平常,却因与一种罕见疾病的抗争而引起了世界的关注。

她身着浅黄色衬衫,搭配暗紫色半框眼镜和亮闪闪的耳钉,却难掩其瘦弱的身体。那枚金戒指在她枯树枝般纤细的左手无名指上,似乎随时都会滑落。但更令人引人瞩目的是她与疾病的斗争——一种被称为“成人始发的免疫缺陷症”的罕见疾病。

自2009年起,阮金便饱受全身骨骼感染及其他奇特病症的困扰。当她向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的科学家莎拉·布朗求助时,她的身体已经不堪重负。布朗博士发现,阮金的免疫系统已经无法正常运作,无法像健康人一样抵抗病菌的侵袭。她的病症宛如艾滋病一般,但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却呈阴性。

这一疾病被布朗及其研究团队命名为“成人始发的免疫缺陷症”,并因其临床症状与艾滋病晚期极为相似,被美联社率先报道时称为“类艾滋病”。这一名称引起了不小的恐慌,尤其是当国内媒体纷纷强调这种疾病似乎专门针对黄种人时。

布朗对中国青年报记者澄清道:“这与艾滋病有着显著的区别。它既非由病毒引起,也不会传染。”这一疾病其实是一种获得性免疫缺陷症,患者体内产生了一种特殊抗体,这种抗体攻击免疫系统,导致免疫力下降,容易受到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的侵袭。

阮金的遭遇并非孤例。早在向布朗求助之前,她就已饱受折磨。来自田纳西州杰克逊诊所的小卡尔顿·海斯第一次看到她时,被她的瘦骨嶙峋吓到了。他说:“她全身感染,看上去就像得了绝症。”

参与研究的台湾成功大学临床医学研究所所长谢奇璋教授指出,这种病症其实并不是新的疾病。他在30多年前在台湾大学医学系读书时,就听说有教授遇到过这样的病人。他认为这种病症一直存在,只是医学尚未进步到足够了解它的地步。

在北京协和医院艾滋病诊疗中心主任李太生看来,这种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疾病其实在临床上已经发现过类似病例,虽然很少,但都已经治愈。来自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的徐小元教授也指出,所谓的类艾滋病更像是一种特发性cd4+t淋巴细胞减少症。

尽管医学界对这种罕见疾病的了解尚不完全清楚,但阮金的遭遇提醒我们:在医学的未知领域里,还有许多挑战等待我们去面对和克服。这场与“类艾滋病”的较量,既是阮金个人的战斗,也是医学界不断未知领域的历程。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