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师 >

自闭症早期语言教学研究

  • 心理师
  • 2025-07-16
  • www.zibizhengw.cn
  • 自闭症康复

自闭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的语言发展存在显著特点,早期干预对改善其语言能力至关重要。研究表明,自闭症儿童的语言发展通常比同龄儿童慢,表现为听觉理解弱、视觉理解较强、模仿能力较弱等特点。将系统自闭症早期语言教学的核心策略、具体方法以及家庭与专业机构的协作模式。

自闭症儿童语言发展特点与早期识别

自闭症儿童的语言发展呈现出独特的轨迹和特征,了解这些特点对于早期识别和干预至关重要。典型的自闭症语言发展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社交沟通障碍是最显著的特征,这些孩子往往对呼唤自己的名字没有反应,缺乏眼神交流,对周围人的互动尝试表现出漠视态度。当父母张开双臂想要拥抱时,他们常常缺少相应的回应,这种社交互动的缺失在生命早期就可能显现。

语言发育迟缓或倒退是另一个关键特征。部分自闭症儿童在一两岁时可能发展出一些基本语言能力,如会叫"爸爸"、"妈妈",但随后这些能力会逐渐消失,出现语言能力的倒退现象。与其他发育迟缓儿童不同,自闭症儿童不仅语言表达延迟,非语言交流也表现异常,如缺乏指向、展示等手势沟通方式。

自闭症儿童还表现出独特的语言使用模式。他们可能存在鹦鹉学舌式的模仿语言(echolalia),说话时声调及节奏异常,较难理解语气以及说话背后的含义。代词混淆(如经常错误使用"你"、"我"、"他")也是常见现象,这反映了他们在语言与社交认知方面的联合缺陷。值得注意的是,他们的视觉理解能力通常优于听觉理解能力,这一特点在教学设计中值得重视。

早期识别这些警示信号对于及时干预至关重要。主要预警信号包括:12个月时对呼叫名字无反应、14个月时不指向物品表示兴趣、18个月时不玩"假扮游戏"、24个月时无有意义的两字短语。当儿童表现出这些症状时,家长应尽快寻求专业评估,因为早期干预(尤其是在3岁前)能够显著改善语言发展结局。发育监测不应只关注语言表达的延迟,还需重视非语言沟通缺陷和社交互动障碍,这些都是自闭症谱系障碍的核心特征。

自闭症早期语言教学核心策略

基于自闭症儿童的语言发展特点,研究者与实践者已发展出一系列有效的教学策略。这些策略不是孤立的技巧,而是建立在理解自闭症儿童学习特点基础上的系统性方法。模仿优先原则是这些策略的基石,因为模仿是所有学习的基础,也是语言发展的前提条件。如果孩子尚未建立动作模仿能力,教学应首先聚焦于这一基础技能的培养,通过简单的动作模仿游戏逐步过渡到声音模仿。

停顿等待法是一种简单但效果显著的技术,特别适合激发自闭症儿童的自发语言。具体操作时,可以将孩子想要的物品放在其视线范围内但伸手不可及的位置,当孩子表现出想要该物品的动机时,教导者发出词语的一部分(如"饼..."),然后等待孩子补充完整(如"...干")。这种方法利用了孩子的自发需求,将语言表达与满足需求自然关联,比单纯的仿说训练更易激发主动语言。停顿法同样适用于互动游戏中,比如在玩"小蚂蚁爬爬爬"游戏时,教导者可以说"爬爬...",等待孩子接"爬",形成语言轮流的雏形。

利用儿童的自言自语是另一个创新而有效的策略。当自闭症儿童出现无意义的自言自语时(如"哥哥哥"),教导者可以立即将其与孩子喜欢的物品配对(如给孩子饼干),通过反复配对赋予这些发音实际意义。随着训练的进展,可逐步将无意义音节塑造成有意义的词语(如将"哥哥哥"转变为"给饼干")。这种方法尊重了自闭症儿童的行为特点,巧妙地将其自我刺激行为转化为教学机会。

游戏化教学在自闭症语言干预中占有重要地位。儿童通过游戏学习语言是自然发展规律,对自闭症儿童同样适用。家长应尝试多种游戏形式,找到孩子感兴趣的活动类型,如唱歌、背诵童谣、肢体互动游戏等。在游戏互动中,教导者应与儿童面对面,保持视线水平,使儿童更容易看到面部表情和听到声音。模仿儿童在游戏中的声音和行为(负面行为除外)能够鼓励更多发声和互动,同时培养轮流与重复的社交沟通基础。

多模态沟通系统的建立是自闭症语言教学的另一个核心。由于自闭症儿童视觉理解通常优于听觉理解,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手势、图片等视觉支持。教导者可夸张使用手势(如说"看"时明显伸出手指指点),配合身体动作和声音,形成多感官输入。当儿童使用手势沟通(如指向想要的物品)时,教导者应积极回应并辅以语言输入(如"你想要积木"),逐步将手势沟通引导至语言表达。这种综合策略既尊重了自闭症儿童的学习特点,又为语言发展搭建了循序渐进的阶梯。

具体教学方法与实操技术

将核心策略转化为日常可操作的教学方法是自闭症语言干预成功的关键。拟声词仿说训练是基础而有效的方法,特别适合语言能力较弱的自闭症儿童。训练从简单的两字拟声词开始,如"花花"、"滴滴"、"哗哗"等,教导者清晰示范后,鼓励儿童模仿。当儿童能够稳定模仿后,逐步增加难度,将拟声词组合成四字短语,如"滴滴答答"、"哗哗啦啦",并不断变换拟声词内容以避免刻板重复。训练过程中需特别关注儿童的注意力状态,通过环境布置、强化物使用等方式保持其专注力,确保训练效果。

分层目标设定是教学实施的重要原则。根据美国儿科协会的建议,干预计划应根据儿童年龄和能力制定阶梯性目标。对于能力较弱的幼儿,首要目标可能是建立基本的沟通行为,如眼神接触、手势使用、简单发声等;而对于能力较强的儿童,则可直接针对词汇积累、短语使用等高级目标。每个阶段的目标都应分解为小步骤,例如从模仿单音→模仿叠词→自发使用词语→组合词语,形成清晰的发展路径。家长和专业教师需要定期评估,根据进步情况调整目标难度。

强化物科学运用能显著提升教学效率。自闭症儿童往往对常规社交强化(如表扬、拥抱)反应有限,因此需要精心挑选个体化的强化物。在语言训练中,当儿童完成目标反应(如正确仿说或自发表达)后,应立即给予其偏好的强化物,建立明确的行为-结果关联。强化物可以是小食品、玩具,也可以是特定的感官刺激(如旋转物品、灯光效果)。随着训练的推进,应逐步淡化物质强化,转向更多社交性强化,帮助儿童发展内在沟通动机。

环境布置技巧对教学效果有重要影响。结构化教学环境能减少自闭症儿童的注意力分散,提升学习效率。训练区域应简洁有序,移除无关刺激;使用明确的视觉提示(如座位标记、任务序列图)帮助儿童理解活动预期;教具和强化物应事先准备好但置于儿童触及不到的地方,以创造沟通机会。对于注意力极易分散的儿童,可采用"面对面、膝对膝"的坐姿,通过肢体引导帮助其维持注意力。环境布置既要考虑减少干扰,又要保留足够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教学活动的需要。

日常情境嵌入是巩固教学成果的必要手段。正式训练时间有限,应将语言目标融入日常生活各个环节。例如:用餐时间可练习食物名称和"要"、"吃"等实用词汇;洗澡时可进行身体部位命名;游戏时间可练习动作词和社交互动语言。这种自然情境教学不仅增加练习机会,还能帮助儿童理解语言的实际功能,促进学以致用。家长应接受专业人员的指导,学习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捕捉教学时机,形成持续的教育环境。

专业干预与家庭训练的协作模式

自闭症儿童的语言发展需要多学科团队协作的支持体系。理想情况下,干预团队应包括发育行为儿科医生、心理学家、语言治疗师、特殊教育教师等专业人员。语言病理学家可对儿童的沟通能力进行全面评估,确定语言理解与表达的具体缺陷模式,并据此制定个体化的训练方案。这种专业评估至关重要,因为自闭症儿童的语言障碍表现各异,有的可能是语音产出问题,有的可能是语言理解障碍,还有的可能是社交沟通缺陷主导,需要不同的干预侧重点。

早期密集型干预对自闭症儿童语言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研究表明,干预开始得越早,效果通常越好,尤其是在大脑可塑性强的关键期。优质的早期干预计划应具备足够强度(通常每周20-40小时),同时兼顾儿童的兴趣和发展水平。干预内容应平衡行为管理与沟通技能培养,因为问题行为的减少往往能为语言学习创造更好条件。值得注意的是,早期干预不等于过早强求语言输出,而应遵循发展序列,先建立前语言技能(如目光接触、共同注意、手势沟通),再推进到语言表达。

家庭在语言干预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父母不应仅仅是被动的方案执行者,而应成为积极的合作治疗师。专业人员需指导家长掌握基本策略,如怎样使用停顿法激发语言、如何回应孩子的沟通尝试、怎样创造丰富的语言环境等。家庭训练的优势在于能在自然生活情境中提供大量练习机会,这是机构训练难以企及的。家长应记录孩子的日常表现,与专业人员定期沟通,形成评估-训练-反馈的良性循环。家庭训练应注意保持轻松愉快的氛围,避免将互动变成机械枯燥的演练,损害孩子的内在动机。

游戏为本的互动模式是连接专业干预与家庭训练的桥梁。游戏是儿童最自然的学习方式,对自闭症儿童也不例外。家长可以学习专业机构使用的游戏化教学策略,如模仿孩子的游戏行为(正向行为)、面对面保持视线水平、在游戏中嵌入语言模型等。一些简单有效的游戏包括:轮流推车游戏(练习轮流和"推"、"停"等动词)、躲猫猫游戏(练习"在哪里"、"出现了"等概念)、拟声词游戏(如动物叫声模仿)等。这些游戏既能促进语言发展,又能改善社交互动能力,具有多重效益。专业机构如宜童自闭症中心开发的游戏化教学方法,经过适当指导后完全可以移植到家庭环境中使用。

技术支持与家长心理支持是协作模式顺利运行的保障。随着技术进步,视频建模、语言训练APP等工具为家庭训练提供了便利。家长可以通过观看专业机构的微课堂(如宜童星空学院的在线课程)获取知识和技能。家长的心理健康也不容忽视,养育自闭症儿童压力巨大,长期压力会影响训练实施的坚持性和质量。支持团体、心理咨询等服务能帮助家长维持良好心态,为孩子的语言发展提供更持久的家庭支持。记住,自闭症儿童的语言发展是马拉松而非短跑,建立可持续的家庭-专业协作体系至关重要。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