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行为异常:可能出现重复刻板行为增多(如排列玩具、揪头发)、自伤行为(咬自己、撞头)或攻击行为,同时伴随语速加快、重复话语增多等情况。
2. 生理反应:入睡困难、夜惊、排便异常(如拒绝排便或大便干燥),以及对声音/光线的过度敏感。
3. 社交退缩:比平时更少接触他人,表现出独处倾向,或拒绝遵守已习得的规则。
1. 情绪分级管理:
将焦虑分为5个等级(从“感觉很棒”到“极度焦虑”),针对不同阶段采取对应措施。例如:
2. 非语言沟通辅助:
通过图片卡片、绘本帮助孩子识别情绪(如开心、愤怒),引导其用语言或动作表达需求,而非直接冲突。
3. 环境适应训练:
对于分离焦虑,可采用逐步脱敏法:从短时间离开视线开始,逐步延长分离时间,并用简短指令(如“挥挥手”)提前告知分离情景。
若需要更具体的机构或医疗资源信息,建议咨询当地三甲医院儿科或残联定点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