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赔偿责任:若因未交接工作导致公司业务损失(如客户流失、订单延误),公司可依法索赔。例如杭州某电商运营因自离导致活动瘫痪被判赔1.5万元。
2. 工资扣减:公司有权扣除未结算工资的20%作为赔偿,或暂扣最后一个月工资直至手续完成。
3. 社保中断:未办理社保转移手续可能导致医保报销、公积金贷款等权益受阻,甚至需自行补缴滞纳金。
1. 信用记录:多地人社局已建立“恶意离职”公示系统,可能影响未来求职背调及银行贷款。
2. 档案滞留:档案若未及时转移可能变为“死档”,影响考公、评职称等。
3. 行业声誉:自离行为易被视为缺乏职业素养,降低新雇主信任度。
若公司存在以下违规行为,自离可免责并索赔:
1. 24小时内行动:向原单位发送《协商离职告知函》,并备份工作记录。
2. 社保转移:15日内到社保局办理转移,避免断缴。
3. 法律维权:若权益受损,可申请劳动仲裁(成功率超90%)。
总结:销售自离看似“快刀斩乱麻”,实则隐患重重。建议通过正规流程离职,或依据法律条款维权,以最大限度保护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