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提高公众认知与消除误解
通过全球倡导活动,帮助公众了解自闭症谱系障碍(ASD)的核心特征,如社交沟通障碍、重复行为模式等,减少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歧视或偏见。例如,许多自闭症儿童在特定领域(如音乐、记忆)展现惊人天赋,但常被误解为“行为异常”。这一日呼吁社会以平常心看待他们的独特表现,如情绪波动或沟通差异。
2. 推动社会包容与平等权利
自闭症日的主题常聚焦于“从救助转向赋能”,强调孤独症群体应享有平等的教育、就业和社会参与机会。例如,2025年联合国主题“促进神经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目标”明确提出将自闭症群体纳入全球发展框架,各地也通过“星光友好场所”授牌、就业支持项目等实践包容理念。
3. 促进多领域支持体系建设
该节日推动、机构和个人联合行动,完善从早期筛查到成年托管的终身服务体系。例如,中国多地开展医教结合干预、家庭喘息服务,并通过艺术活动、公益宣传等形式构建社会支持网络。
4. 传递温暖与情感联结
通过“星星的孩子”等诗意比喻,唤起社会对自闭症群体的共情。活动常以文艺表演、志愿者互动等方式传递关爱,如湖北工业大学的“击掌游戏”“拼贴画”活动,帮助孩子们建立与外界的联结。
5. 倡导科研与政策进步
自闭症日也是全球学术研讨和政策倡导的契机。联合国神经多样性研究所等机构通过论坛推动诊断技术优化、干预方案创新,并呼吁政策层面落实“一人一案”等个性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