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医学评估与病因排查
1. 及时就医检查:需排除缺钙、脑瘫、前庭功能异常等生理因素,通过专业评估明确具体病因。
2. 药物辅助治疗:若伴随情绪不稳或攻击行为,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利培酮、阿立哌唑等药物缓解症状。
二、康复训练与行为干预
1. 运动疗法
通过平衡木、爬行垫等器械训练改善肢体协调性,逐步建立行走能力。  
针对前庭功能异常,可进行秋千、旋转等感统训练增强平衡觉。  
2. 行为塑造
采用正向强化(如奖励机制)鼓励尝试走路,减少依赖抱抱的行为。  
通过任务分解法,将行走目标拆解为小步骤逐步完成。
三、家庭支持与环境调整
1. 增加互动与陪伴
多带孩子参与户外活动(如散步、骑自行车),减少封闭环境的影响。  
通过游戏(如抛球、捉迷藏)激发运动兴趣,建立安全感。  
2. 结构化生活引导
制定固定日程表,用视觉提示帮助孩子预判活动流程。  
避免过度宠爱,逐步减少抱抱频率,鼓励独立行动。
四、其他辅助干预
语言与社交训练:若伴随语言障碍,需同步进行图片交换沟通系统(PECS)等训练。  
心理疏导:通过音乐疗法、角色扮演缓解焦虑情绪,提升自信心。  
> 注意事项:干预需长期坚持,建议定期复查并调整方案。若孩子出现步态异常(如踮脚、交叉腿),需结合物理治疗矫正。